瑞典国王要交纳税捐
据说,瑞典国王卡尔·古斯塔夫是世界上权力最小的国王。1975年宪法改革后,这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国王已不再主持部长会议,不能组阁,也不再担任武装力量的首脑。承担的只是一系列官方使命:从接受外国大使的国书到颁发诺贝尔奖金。古斯塔夫是斯堪的纳维亚平民国王中最平民的一个,因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个需要交纳税捐的国王。
欧洲国家的君主家族所作出的让步,也许远远超出世人的想象。瑞典的王室早已放弃了传统的仪仗和行列,王室成员所用的车子只比平民车辆贵一点而已;在荷兰,王室早已放弃了大部分田产和土地,整个家族只是住在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单一的那座王宫中。
资讯的发达其实给王室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为公众们的好奇以及舆论的曝光率,让王室成员的一举一动都成了小报记者们添油加醋的焦点,甚至戴安娜王妃的死与他们也有着直接的关联,这更是让王室的尴尬与媒体的威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王室花销备受民众关注
在公众的监督之下,王室成员的日子显然是不好过的,而他们的花销也成了饱受抨击的目标。2010年,英国政府支付给王室的费用约为790万英镑,即便这个费用只是1990年的四分之一,也备受民众批评。在挪威,上世纪90年代,政府拨款5亿挪威克朗用于翻新王宫建筑,结果预算超支,引来激烈批评。
1997年年底,时值戴妃香销玉殒不久,英国王室请调查公司进行了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对王室的印象是“自私、浪费、吝啬、傲慢、冷漠和高不可攀”。甚至有人说女王是“社会寄生虫”,因为她每年都享受政府给予巨额俸禄。当时,英国民众中有53%的人要求废除君主立宪制。这对于高高在上的王室无疑是一次形象危机。
迎合民众政客使暗招
在王室的平民化浪潮中,一些政治人物的推波助澜作用显然不可忽视。这些政客不仅不断提示民众王室平民化是一个迫切的问题,而且提示通过何种途径可以达到此种目的。
1997年9月1日,戴妃去世的消息才刚披露,布莱尔马上发表一番感性谈话,称她为“人民的王妃”,迅速赢得了大众的共鸣。果然戴安娜丧礼过后,布莱尔的支持度就迅速上升了十个百分点。在对待戴妃的问题上,布莱尔做出了比王室更为积极的姿态。有人当时称,布莱尔此举目的在于投合媒体口味,强调自身亲民形象。
政客对王室平民化的解读到位是很重要的因素,一方面,民众需要持续的精神偶像;另一方面民众需要精神偶像能够走下神坛,保持平民的形象。
如果说前一种行为仅仅是利用王室平民化获取政治筹码,后者已经悄悄地在架空王室存在本身的意义。而这一切直接影响到英国政体的结构,在王室平民化实现之前,平民化的意义基础已经开始被吞噬和消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