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之本,为强身健体,修身养性。
2010年,嘉兴市成功举办了浙江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实现了“节俭办会,让体育回归本源”的办会理念。“把节俭办会省下的经费,用于改善群众体育设施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让市民共享省运成果。”市领导的话,至今掷地有声。
举全社会之力培育更多体育新星、借后发优势引入国内外大量高水平赛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公益大培训等体育惠民工程……省运会后,我市积极行动起来,把更多目光聚焦民间、更多财力投向社会,更多福祉惠及群众,嘉兴体育也逐渐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实践之路,嘉兴正迎来一个崭新的“全民运动时代”。
又一场全民体育盛会——嘉兴市第七届运动会来了!
热闹的省运会过后,又一场全民体育盛会——市七运会来了!其间,各类比赛从4月一直持续到8月,预计参赛人数达4500人次,为历届最多。
市七运会是四年一届的全市综合性运动会,分青少年部与大众体育部两大类比赛。青少年部共设田径、游泳、皮划赛艇等12个大项、397个小项,产生530枚金牌,以县(市、区)为单位组团参赛。大众体育部共设棋类、台球、轮滑等10个大项、87个小项,产生273枚奖牌(不设金牌榜),以县(市、区)和嘉兴市属单位为单位组团参加。
本届市运会将继续参照省运会模式,采取市、县联办的方式,22个大项的25项赛事,市本级承办10项,县(市)承办15项。作为我市“十二五”期间首次举行的全市综合性运动会,本届市运会也是五年来全市体育事业发展成果的综合展示,是对各地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一次全新检阅。
做细“体教结合”文章
举全社会之力培育体育新星
扣球、拼杀、呐喊,在嘉兴市友谊小学新落成不久的羽毛球馆内,激烈的训练场景每天都在上演。备战嘉兴市七运会、备战第十五届省运会、备战其他大大小小的赛事……对于这里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来说,忙碌,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常态。
该校羽毛球队组建于2002年12月,成立以来,在省、市各项比赛中屡屡获奖,并协同我市其他选手在第十四届省运会上包揽了半数羽毛球金牌。为何有这么“牛气”的成绩?走进校园,你就会找到答案。
在友谊小学,80%以上的一年级新生家长听到的第一堂讲座,就是学校的羽毛球文化。为了让刚步出幼儿园的孩子从小接受并爱上羽毛球运动,学校不仅把该运动和体育课紧密联系,还把它融入校园的每个角落。举办羽毛球文化节,开展相关主题征文活动和手抄海报比赛、修订相关校本课程、推广自编的羽毛球操……为启发低年级学生,学校还把高年级学生在赛场的拼搏故事作为生动教材。这个学期的开学典礼上,曾在省运会上表现出色的几名小将就获得了“校长特别奖”。因为了解,家长们特别支持自己的孩子参与羽毛球运动。“希望能让我的孩子进入校队受训。”诸如此类的家长来电,校长室已经接到不计其数。
正因为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学校选拔竞赛苗子有了很大空间。至今,该校已为浙江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输送7名运动员。该校也先后获得“嘉兴市高水平学校体育(羽毛球)后备人才训练基地”、“浙江省首批体育特色学校”、“浙江省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等荣誉称号。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国民体育的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强化体育与教育的结合显得尤为迫切。只有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才能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才能夯实我市竞技体育的基础。为大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近年来,我市以“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为载体,在“体教结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体教结合”工作加快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若干意见、完善学校业训政策措施、完善体育特长生的入学加分政策、加大校园体育设施建设、引入大量优秀师资为校园体育发展“加码”、强化“体教结合”的运行机制……也逐渐在羽毛球、网球、自行车、排球、田径等项目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说起羽毛球运动,友谊小学必然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人才摇篮”;一提到网球小将,南湖国际实验小学很快会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中;一谈到去年省运会上的新设项目自行车,曾经默默无闻的“农村学校”海盐县澉浦中学,如今也成了人们口中的“明星学校”;而一讲起那老少皆爱的排球项目,关于嘉兴实验初级中学的话题自然少不了。
当运动项目成为学校的“金字招牌”,学校成为运动项目的人才摇篮,一种互利共赢的格局也就逐渐显现。目前,我市已基本确立以市少体校为龙头,以县(市、区)少体校和学校训练基地为基础的三级训练网络体系,拥有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4所,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3所,市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4所,省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8个,省体育特色项目学校42所,市体育特色项目学校32所。海宁市体校被正式命名为撑竿跳单项国家田径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
做好“省运场馆”利用
为群众带来更高更远运动视野
网球(短网),6月10日至11日,南湖国际网球中心;皮划艇、赛艇,7月27日至29日,嘉善汾湖水上运动中心;游泳,8月3日至5日,海宁市游泳馆……打开市体育局网站,点击嘉兴市七运会赛程表,可以看到,今年,不少运动项目的办赛地点都被放在了去年刚刚建成的省运场馆内。
“后省运时代,省运场馆的利用既要服务于我市竞技体育的发展,更要从其功能定位出发,全面服务于广大群众,为他们带来更高更远的运动视野和更为持久的运动激情。”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各大体育场馆除了会成为省、市层面各类重要赛事的比赛场馆外,也会成为大量国际国内重要赛事的比赛场馆。
刚刚结束的2010-2011年全国女排联赛让嘉兴,特别是嘉善的排球迷深深地感受了高水平排球比赛的魅力,俞觉敏、郎平、周苏红……排球界重量级人物纷纷现身嘉善,让小城百姓有了和运动员明星面对面的机会。如此的激情碰撞,让人难以忘怀。
同样让人兴奋的还有今年4月在嘉兴国际网球中心举行的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尽管已经闭幕,5月份,全国青少年U14和U16网球积分赛又将在嘉兴国际网球中心陆续开战。对于网球迷来说,也无疑是一个绝好的消息。
事实上,除了排球迷、网球迷,今年,其他体育迷也有机会在家门口欣赏到更多高水平赛事。5月19日至22日举行的全国田径大奖赛暨亚洲田径大奖赛(嘉兴站),亚洲顶级运动员将在市体育中心体育场展开角逐。由于中超联赛杭州绿城约一半的主场赛事将在嘉兴举行,7月开始,足球迷就可以到嘉兴市体育中心一饱眼福了。另外,8月,广大篮球迷也可以去海宁体育馆赴一场篮球的盛宴——2011年斯坦科维奇杯洲际篮球赛,或者等10月在嘉兴或海盐欣赏一场中美男篮对抗赛。
来自市体育局竞赛中心的相关统计,今年,我市将举办中国职业斯诺克巡回赛、中超联赛、斯坦科维奇杯洲际篮球赛等共计17项国家级和国际级大型赛事,与往年相比,比赛场次有所增多,比赛层次也有所提高。而这些重大的国际国内赛事,大多在我市各大省运场馆举行。
去年我市举办第十四届省运会,后省运时代的大型赛事由此受益匪浅。首先是新建、改建了很多体育场馆,使得我市承办各类大型赛事的硬件能力明显提升。目前,海宁市射击馆已成为全国县级市设施设备最完善的射击场所。而像嘉兴国际网球中心的运动条件也受到了国手们的一致好评。嘉善汾湖水上运动中心,更是成为了各地运动员钟爱的天然训练和比赛场地。此外,由于积累了丰富的办赛经验,一定的组织管理、市场开发能力,在赛事引进和运作上,我市相关部门和单位也日益得心应手。
“大量高水平赛事的引进,无疑会给我市群众的体育生活带来新的活力。”市体育局相关人士表示,这些年,我市大众体育发展较快,群众对竞技体育的热情也日益高涨,随着群众运动视野的日益开阔,运动激情的持久迸发,我市也将进入一个崭新的运动时代。
做优全民运动菜单
形成多层次的群众健身体系
每晚7时过后,嘉兴南湖市民广场上的排舞培训都会吸引不少市民的参与。自4月24日我市启动为期三个月的全民健身公益大培训以来,我市大量市民走出家门,来到公园广场健身,享受运动的乐趣。
去年,我市成功举办了浙江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在筹办过程中,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节俭办会,让体育回归本源,把节俭办会省下的经费用于改善群众体育设施和开展群众健身活动,让市民共享省运成果”的理念和要求。为此,今年,市体育局特别联合媒体举办了“我们一起来健身”全民健身公益大培训活动,希望通过免费培训指导,让广大市民都能掌握适合自身的1至2项运动健身技能。
“由于是公益活动,项目培训教练通过向社会公开招募,全部由志愿者担任,项目培训菜单也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市体育局副局长黄伟明说,我市群众对此也表现出了相当大的热情。经过层层报名、筛选,一个由36人组成的民间精英教练团体很快形成,为进一步提升教练的教授能力,市体育局还特别组织这支队伍参加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不久,在群众热心推荐下,涉及15个项目的培训菜单也出炉了。为方便市民就近参与培训,培训的20多个点均分布在市区各个地方,培训时间也安排在工作日的早晨和晚上,或双休日。
后奥运、后省运时代,人民群众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不断增强,如何在加强健身宣传的同时,充分发挥大型群体活动的引领作用,积极开展适合不同年龄、不同人群的群众性体育赛事和活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有关部门深入研究的重要社会课题。从群众的需求出发,主动对接,积极引导,通过实施体育惠民工程,让市民共享省运会成果,此次的“我们一起来健身”全民健身公益大培训活动,无疑是一次有效的尝试。
同样的尝试,也体现在我市体育设施的分类布点建设中。通过前期大量的民意问卷调查,目前,备受市民关注的嘉兴市区环河(湖)健身长廊建设一期工程已经进入尾声,二期工程即将开工建设。而随着城市社区、市民公园公共健身设施的日益完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逐步向社会开放,市区“10分钟健身圈”也已经逐渐形成。这些都为群众就地、就近参加喜爱的健身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此外,通过积极争创浙江省体育强县、强镇、体育先进街道(社区),我市城乡体育进一步得到协调发展,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已创建海宁、平湖、南湖区3个省级体育强县(市、区)、53个省级体育强镇和459个体育小康村,8个单位被评为全国、省级城市体育先进街道,48个单位被评为全国、省级城市体育先进社区。今年,我市又有10个镇、73个行政村、3个街道、8个社区全面启动了创强争先工作,24个单位(社区)争创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户外营地和社区体育俱乐部。
有关人士认为,通过积极构建和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一个多层次的群众健身体系正在我市逐步建立,由此,也预示着一个全民运动时代的到来,这必然会为我市体育强市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新起点新展望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市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六届九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市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创强争先为抓手,推动群众体育提档升级,提高竞技体育竞争力,促进体育产业加快发展,不断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和自身发展能力,为“十二五”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