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困难群众所需的日常用品不定期送到家门口,分文不取,海宁市慈善总会的这个慈善“流动超市”在海宁出现5年来,独辟蹊径开创了一条救助困难群众的新路子。
这个“超市”一来
孩子就开心
上个周末,袁花镇镇东村的小沈一回家脱下校服,就开心地换上了新衣服。小沈的母亲身患重病,常年要做血透,家里还有一个弟弟,父亲沈凤祥打工赚来的钱入不敷出。“每年慈善总会都会给我们救助金,而‘流动超市’则免费为我们提供了生活必需品。他们第一年来我就参加了,至今已有5年。”沈凤祥说。
去年年底,海宁市慈善总会的慈善“流动超市”两次来到袁花镇,沈凤祥给一家人挑选了几件新衣服,还有几双新袜子。“给女儿挑选的新衣服她这几天就在穿。”沈凤祥说,妻子病了那么久,也没钱给孩子们买新衣服,有时候也觉得愧对他们,现在孩子们一看到慈善“流动超市”来就很开心,因为有新衣服穿了。
斜桥镇斜桥村的低保户季林娣也是慈善“流动超市”的常客。“我60多岁还要拉扯一个患有精神病的儿子,生活不容易啊!”上一次慈善“流动超市”来到斜桥,季林娣为自己和儿子挑选了7条裤子、1件毛衣、5双袜子。“现在物价高,慈善总会为我们免费提供这些生活用品,节省了不少开支。”季林娣说。
这究竟
是怎样一个超市
这个老百姓嘴里常念叨的“流动超市”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超市?记者从海宁市慈善总会了解到,他们推出的这个慈善“流动超市”和一般的超市很不一样,它没有固定的地点,而是利用运输工具,不定期地到镇、街道以流动设摊的方式,组织当地的困难群众挑选自己所需的生活用品。
而“流动超市”的服务对象都是海宁本地的低保家庭、困难户、敬老院的老人、“五保”老人以及因突发事件造成生活困难的其他居民。他们在“流动超市”限量挑选到自己心仪的物品后,不用买单直接就能把这些东西拿回家。
“从2006年启动这个项目以来,‘流动超市’先后50次深入镇、街道,共发放运动衣裤、羊毛衫、毛巾、皮衣、裙子、手套、被套等共63925件(套),共计1543145元,34023人次得到了慈善‘流动超市’的物品。”海宁市慈善总会秘书长吴永华介绍。
搭起社会捐赠
与慈善事业的桥梁
“这种慈善模式目前在嘉兴属于领先地位,非常人性化。”嘉兴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弘介绍,之所以领先,因为它没有固定店面,也没有固定的从业人员,只要有一辆车装着物资就可以开到目的地设摊“营业”。这样的模式灵活方便且成本低,易于管理,还方便辖区困难群众就近挑选合适的物品。“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项目一直坚持到了现在。”周弘说。
说起这个慈善“流动超市”的诞生,吴永华记忆犹新。海宁市慈善总会2003年成立以后,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除了捐赠现金以外,还有一些衣物。到了2006年,捐赠物资达到了一定的数量,“流动超市”也就应运而生。
据悉,“流动超市”是连接捐赠者与受助者的“桥梁”,它把个人和企业的库存物资、抵债物资以及行政执法机关收缴的一些不能进入市场流通的衣物等闲散物资收集起来,无偿让困难群众按需领取,从而搭建起了一个社会捐赠和慈善事业相结合的新型社会救助平台。
“流动超市”
呼吁更多企业参与
慈善“流动超市”在海宁诞生5年来,作为新形势下社会救助的一个新举措、新尝试,虽然在老百姓中的口碑不错,也达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在目前的完善阶段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目前慈善‘流动超市’的物资品种比较单一,就是衣服之类的物资也不够丰富。”海宁市慈善总会办公室主任俞洪庆呼吁更多的个人、企业、商家参与进来。热心慈善事业的个例也不少,比如许村佳美羊毛衫厂每年都会捐赠羊毛衫,目前已经累计近2000件。
“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拓宽募捐渠道,形成长效机制,不定期动员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将库存物资、抵债物资,居民将家中富余的生活用品、家具、电器等进行捐赠,以充实和丰富慈善‘流动超市’的物品,从而使捐赠资源利用最优化。”俞洪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