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意单位:嘉兴市油车港镇广播电视站
二、活动范围: 油车港镇
三、产生背景:
近年来,秀洲区农村有线广播覆盖率已达到94.05%,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农村广播覆盖率达到85%以上的目标,作为一项惠民助民亲民的社会公益性事业,为了充分发挥它更大的作用,实现农村广播“长期响”、“优质响”,同时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广播工作实际,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秀洲区发动全区中小学生参与“村村响”建设工程。油车港镇率先实施中小学生参与“村村响”建设工程,油车港镇广播站开办“麟溪小喇叭广播”节目,成立青少年实践基地,广泛动员未成年人积极投稿、踊跃参与,使之成为中小学生参与校外活动的一个实践平台,更是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丰富课余生活,密切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新载体。
四、主要做法: 立足镇广播电视站的实际,创办广播节目《麟溪小喇叭》,每周播出一期,由孩子担任记者、主持人,开设“校园之声”、“我爱我家”、“我的第二故乡”、“东西南北中”等四大板块,丰富未成年人精神生活,增强自我教育、相互沟通的能力,成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2009年 7月3日下午,秀洲区在油车港镇举行中小学生参与“村村响”建设工程暨“麟溪小喇叭广播”开播启动仪式。随着“麟溪小喇叭”广播的开播,秀洲区中小学生参与“村村响”建设工程也正式启动了,这标志着秀洲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又有了新的阵地。
(一)明确目的,找准定位
1、在节目定位上以学生为主体。为培养学生的小主人意识,让他们从校园、家庭走向社会,开拓视野,大大地丰富业余文化生活。“麟溪小喇叭”充分突出未成年人在节目中的主体地位,由学生担任记者、主持人,以学生采编、撰稿、播音的形式进行,每周播出一期。“麟溪小喇叭”将学校、家庭、社会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节目中与家庭、社会产生互动。节目紧跟时代步伐,紧贴少年儿童实际,面向未成年人、面向家庭、面向学校、面向社会,做到思想性、时代性、贴近性、知识性、互动性、服务性、趣味性和娱乐性相结合,充分体现对未成年人的尊重、关爱和支持,贴近未成年人的实际生活,尊重未成年人的各项权利,用健康向上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积极发挥广播媒体的教育和引导功能,引导未成年人健康发展,使之成为广大未成年人学习知识、陶冶情操、文化娱乐的重要渠道。
节目以清新、活泼、务实、生动的特点,力求选材新颖、专题突出、定位清晰,使听众充分感受到油车港新农村建设的新变化,同时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2、节目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注重原创。
“麟溪小喇叭”开设“校园之声”、“我爱我家”、“我的第二故乡”、“东西南北中”等四大板块,每期都精心组稿,每周播出一期,由学生担任记者、主持人。
广播内容涵盖了家庭、学校、社会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学生校园生活,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家庭生活,新居民子女家乡风俗人情,学校新闻和社会新闻。
“麟溪小喇叭”节目稿件主要采用原创作品,学生们用他们的至真至纯的童心尽情地去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生活的酸甜苦辣,用真实的声音体现他们眼中看到的新农村、新气象。“麟溪小喇叭”开播以来,小记者们寻访了龚宝铨故居、栖真禅寺等油车港镇的历史名人故居和名胜古迹,体验了摘葡萄、尝葡萄、卖葡萄的乐趣,倾听了养猪专业户的“致富经”,还对马厍村村长、栖真村党支部书记等农村干部录制了访谈节目,关注了马厍村、栖真村村容、村貌的整治情况,采访了油车港镇近几年来在养老保险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等。
3、节目形式活泼,可听性强。“麟溪小喇叭”一改播音员读稿到底的形式,采用两位播音员对播,通过两位播音员“聊天式”的对话将每一期的栏目引出,既亲切又自然。同时,节目寓教于乐,将各类信息以不同的方式向听众阐述,比如将信息融合在故事里,以讲故事的形式委婉道来,既吸引人也能让人记忆深刻,也有通过某位学生的口述,将有用的知识介绍给大家,这样使得参与的学生面也更广,听上去声音也更为丰富。
节目采访中,小记者们更是力求多出录音报道,将采访过程录制下来,经过后期剪辑,将新闻报道出来,使得节目内容的可听性与真实性大大增强。
小播音员们从他们的视角,看身边的事物、家乡的发展,感受祖国的美好,感悟生活的幸福,用他们的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尽管这声音是稚嫩的,但折射着童心的独特思维火花,将孩子们眼中不同与成年人的社会通过广播得以展现。他们用锐利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为听众营造了一个洋溢着人性温情的世界,在此过程中,他们的心灵之树也在不断地茁壮成长。
4、以各种节日和纪念日为切入点,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麟溪小喇叭”充分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人物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国庆、建党、建军纪念日等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集中对未成年人及听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主题教育活动、革命理想主义和革命优良传统教育。如在国庆节、教师节等节日,推出专题节目。以广播的独特魅力,热情讴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丰富未成人的精神世界。
5、节目内容影响上有一定的广度。随着大量的新居民来到我镇从事各种劳动,新居民子女也越来越多。“麟溪小喇叭”节目中专门设置了“我的第二故乡”这一版块,主要介绍新居民子女家乡的风俗人情,让新居民子女也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让新居民学生及家长更加关注我镇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态势,也可以使当地居民加深对新居民的了解,在新居民与本地居民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二)合理分工,展示才能
1、运行机制完备。“麟溪小喇叭”的运行由学校校长主管,副校长主抓,制定了一套利于执行和推广的长效机制。拥有一支20人的固定的采编队伍,并且节目每个版块都有专门的辅导老师进行指导,节目以录播的形式每周一期。
2、人员配备精良。“麟溪小喇叭”的采编队伍都是经过精挑细选产生的。第一关是海选,挑声音条件和采访能力强的,挑中的都是小记者,声音好、普通话标准的负责播音。第二关由指导老师和镇广播站工作人员培训,学习发音的方法、掌握播报的节奏、感情的表达等知识。第三关是试播,合格了就发放小记者证和小播音员证。
3、邀请专家指导,提高质量。除了安排学校老师进行常规的指导,在“村村响”建设工程暨“麟溪小喇叭广播”开播启动仪式后,浙江省新闻名专栏——“阿秀嫂家常话”栏目创办人杜静雨老师给100多名小记者作了现场指导,使小记者的素质在专家指导下再次得到提高。
五、活动成效:
以“学生为本”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开办“麟溪小喇叭”节目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探索,也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益尝试。通过中小学生参与村村响建设工程,参与麟溪小喇叭广播节目,其实是为他们筑起了一个寓教于乐的“校外课堂”,既培养了学生的小主人意识,又让他们从校园、家庭走向社会,开拓视野,大大地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全面提升了素质。
同时,让学生参与广播节目的制作与播出,既丰富了农村广播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了节目的质量和收听率,也让当地居民了解学生校内外的学习生活,密切家校联系,促进了学生和家长的了解和沟通。另外,让新居民子女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让新居民学生及家长更加关注当地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态势,也使当地居民加深对新居民的了解,更好得促进了新居民与本地居民的和谐相处。
“麟溪小喇叭”创造了一个舞台,充分展示出学生的风采以及油车港镇的乡土人情、经济文化发展及新农村发展中的新人新事。“麟溪小喇叭”坚持正面教育的方针,坚持为学生服务的原则,坚持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坚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形成其特有的欢乐、活泼、亲切、自然的风格,产生了强有力的广播传播效应,吸引了学生及广大农民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