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大小城事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苦命姚兴余一家 在黑暗中等待曙光出现

2011年4月12日 10:36 [ ] [打印]

  儿子肌肉一天天萎缩,公公卧病在床,自己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明天就要进行手术……

  家中儿子肌肉萎缩,公公卧病在床,自己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正住在市第一医院等待手术……一个个打击接踵而至,让姚兴余一家不堪承受。

  昨天,一位好心读者打进晚报热线,向记者大致叙述了姚兴余一家的不幸遭遇,并希望借助晚报的平台,向广大晚报读者寻求帮助。

  三大打击令她喘不过气

  姚兴余家住王店镇南梅村,现正在市第一医院住院。记者来到医院时,她正在丈夫的帮助下进行吸氧养护。

  35岁的姚兴余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于4月7日住进第一医院接受治疗。因为这个病,她不仅没法外出工作,还时常会感觉心脏震动,就连正常的生活都会受到影响。

  明天,姚兴余就将接受手术,但比起自己的病,她更牵挂两名家人——14岁的儿子和70岁的公公。

  姚兴余的公公去年6月7日被摩托车撞了,导致手脚多处粉碎性骨折,住院两个多月后回家治疗,虽然肇事方拿出了十几万元给予治疗,但是她公公现在仍然只能卧病在床,需要家人服侍。

  说到自己的儿子,姚兴余忽然大哭起来,伤心之处可见一斑。因为她14岁的儿子肌肉在一天天萎缩,大脑的容量也渐渐缩小,现在连数数都成了奢侈的事。

  姚兴余给记者看了手机里儿子的照片,一个相貌出众的男孩坐在轮椅上,勉强的笑容背后有着无尽的悲伤。

  姚兴余说,家里给儿子治病就花去了几万元,上海等地都跑了,去一次就是一两千,可是儿子的病却不见好转,连医生都放弃了。她说可能是家族遗传,因为她弟弟和妹妹的孩子都患有该病。

  姚兴余的儿子一开始是走路越来越不稳,后来就演变成直接摔倒,现在根本不能行走,只能坐在轮椅上,两条腿只剩皮包骨头,搭上健全的脚掌,显得格外别扭。

  姚兴余说儿子读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因为连行走都很困难,实在没有办法上学。一开始家人还想坚持背他去上学,可是后来孩子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家人无奈只好放弃了,只能在黑暗中等待光明……

  好心人伸援手救急

  姚兴余一家的困难被当地的好心人看在眼里,一些好心人向他们家伸出了援助之手。

  姚兴余是四川人,丈夫是当地人,家中有5个人,除了前面提到的4个人外,还有一个女儿。不过据姚兴余说,女儿是领养的,今年只有5岁。

  姚兴余家是低保户,每个月政府补贴几百元,儿子是一级残疾,每月补贴300元,村里到年底给500元慰问金。家里的大部分开销都要靠丈夫郭富顺一个人支撑,可是丈夫一个月1000多元的工资,要给家人看病,要撑起整个家,实在是不容易。

  就在一家人为明天姚兴余的手术费发愁的时候,昨天上午,南梅村的几个村干部来到医院看望姚兴余,并且带来了村里好心人的2.3万元捐款。

  村党支部书记沈爱明说,这笔钱主要是给姚兴余开刀应急所用,是村里的干部、党员和3名企业家一起捐的,大家希望能帮他们家解燃眉之急。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坚持!”姚兴余感谢这些帮助他们的好心人,也希望自己早日康复,能够出去工作,缓解丈夫的压力。

  天无绝人之路,人间自有真情暖意。晚报的广大读者,如果您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姚兴余一家,请拨打晚报24小时热线82828110,送上您的一份真情暖意。

来源: 南湖晚报   作者: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平民烈士田春良化身永不熄灭的航标灯
·海盐:30余名爱心“的哥”给力困难家庭
·从上海租车 到嘉兴贱卖 主犯沙某落网
·都市“蜘蛛人”高空辛勤扮靓秀洲城区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