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藤上开满了彩色的花;洁白的裙子上点缀着几只美丽的蝴蝶……昨天上午,当记者走进洪合镇中心小学的美术教室时,看到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贴画。你或许想不到,这些贴画是由一块块废弃的毛衫零料做成的,而创作它们的则是洪合镇的孩子们。用毛衫零料创作贴画,已在洪合镇的孩子们之间流行7年了。
毛衫产业是洪合镇的特色产业。以前,加工羊毛衫剩下的边角料经常被经营户当成垃圾处理,有的还被焚烧,既污染了环境又增加了清洁工人的工作量。“洪合镇的孩子,很多家庭都从事毛衫生产加工中的某一个环节,有做套口的、有做整烫的、有拉横机的。”洪合镇少先队总辅导员刘建堃向记者介绍,这些孩子就地取材,利用不同色彩、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毛衫零料,通过裁剪、手缝、整烫、上色等工艺,变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这些作品鲜活朴素,贴近生活,富有特色。
几名孩子共同构思画作,一起选择合适的零料,合作剪裁、粘贴,创作出一幅生动有趣的贴画,这已成为当地孩子们一项特别的“娱乐活动”。洪合镇中心小学六(2)班学生汪佳思和陈舒颖在四年级时创作的毛衫零料贴画《鱼》,至今还挂在学校美术教室的墙上。“我们当时创作这幅画时,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汪佳思说,她与陈舒颖先用笔勾勒出每条鱼的形状,再寻找合适的毛衫零料。
在当地新王桥村的文化活动中心,有一个毛衫零料贴画陈列室。记者看到,室内悬挂着十多幅装裱好的毛衫零料贴画,各种动物、人物的贴画惟妙惟肖。“这些贴画都是我们村的孩子们创作的。”大学生村官胡斌对记者说,新王桥村将创作毛衫零料贴画作为一项特色文化活动,经常与学校联系,请来美术老师,组织村里的孩子学习如何作画,并把优秀作品装裱好放在村文化活动中心和村民家中,成为乡村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的孩子对创作毛衫零料贴画的着迷程度甚至超过了看电视和玩电脑。“只要村里组织学习制作毛衫零料贴画,我儿子肯定会去。”新王桥村村民胡钰说,过去,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小毅一回到家不是看电视就是上网,“现在他喜欢上和几个小朋友一起做毛衫零料贴画了。”
“在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方面,我们只是刚刚起步,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洪合镇中心小学的黄建良说,他们将对毛衫零料贴画创作向更深更广的领域进一步探索,把它打造成为当地“毛衫文化”中的品牌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