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标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扎实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的决策和区委《关于构筑“一核两翼”组团式发展平台的决定》,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工业转型升级。2011年主要目标如下:
(一)销售收入超20亿元企业1家;10亿元至20亿元企业7家;5亿元至10亿元企业8家;1亿元至5亿元企业64家。合计80家。
(二)利润总额超1亿元企业7家;5000万元至1亿元企业8家;1000万元至5000万元企业23家;500万元至1000万元企业27家。合计65家。
(三)实际入库税收超1亿元企业1家;5000万元至1亿元企业5家;1000万元至5000万元企业22家;500万元至1000万元企业27家。合计55家。
二、工作重点
以企业目标长远化、技术高新化、管理现代化和产品品牌化为目标,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培育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一)目标长远化。引导龙头企业做好近期和中长期发展战略。对于纳入20家左右重点培育的龙头企业,指导企业分析国际国内宏观形势、行业发展趋势和区域发展战略等外部环境,研究企业内部产、供、销、人、财、物等自身优势和薄弱环节,确立企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思想和战略目标,制定未来3-5年的发展思路和工作保障,细化2011年的工作措施、工作重点,查找问题,提出对策措施,促进企业的科学决策、健康发展。
(二)技术高新化。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引导龙头企业制定技术赶超计划,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创新能力。深化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亿元企业实现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全覆盖,市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达到40家,其中省级以上达到20家。加快成果转化,切实发挥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的创新带动作用,促使其成为企业提档升级的主动力。加强产学研合作,重点加强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原始创新等途径,推进产学研科技转化,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开发出有专利、有市场的产品。
(三)管理现代化。促进市场管理网络化,以营销为核心,充实营销力量,加强销售网络,完善激励机制,增强团队凝聚力,发挥营销网络优势和信息化优势,收集市场信息,抢占市场份额。促进内部管理精细化,鼓励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操作、流程化管理,加强标准化和计量基础,培育管理精细化示范企业6家,在销售超亿元以上企业中导入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创新管理模式,各镇、秀洲新区、秀洲工业园区不少于2家。同时积极推行6S现场管理,至2011年,在重点培育企业中推行面不少于30%。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引导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培育信息化示范企业,在行业龙头企业中推行信息化管理,优化管理流程,要求企业至少在二个环节实施信息化管理,培育新增信息化示范企业6家。积极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引导扶持一批规模大、业绩优、成长快的优秀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借助资本市场做强做大。扎实做好上市资源的挖掘工作,按照“上市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建立健全企业上市培育梯队。2011年,力争有2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并进入上市辅导。引导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联合、并购和品牌经营、虚拟经营等现代方式整合中小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
(四)产品品牌化。扎实推进品牌战略,积极引导企业创建品牌,大力培育品牌产品、品牌企业,提高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和附加值。重点支持龙头企业争创名牌,做好商标注册、中国驰名商标和省、市著名商标以及各级名牌产品的推进工作,行业龙头企业在争创省级以上名牌和著名商标上取得重大进展,力争2011年新增浙江省名牌产品3个、嘉兴市名牌产品6个;新增嘉兴市著名商标6件,浙江省著名商标(著名商号)3件,在行政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上取得突破;鼓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牵头,共同打造集体商标和区域品牌,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化战略,鼓励企业争创省、市标准创新型企业,积极争取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制定。
三、工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企业培育“龙头工程”、主导产业“集群工程”专项组,确定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明确责任单位和成员单位,统一思想,强化领导。
(二)资金保障。建立龙头培育工程专项资金,资金来源由工业发展资金、科学技术发展资金、新能源产业专项资金以及财政配套等几部分按特定额度组合而成,专项用于龙头企业再发展。
(三)要素保障。对于涉及“一企一策”的土地、基础设施、能源供给、信贷担保、环境容量等,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由领导小组提请区政府决定。
(四)制度保障。建立龙头企业综合评价体系,制定重点培育的行业龙头企业评选办法,加大考核奖励力度,将龙头企业培育情况纳入“平台建设年”目标责任制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