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生态效益可达70多亿元
这几天,在市区河道里,嘉兴市渔业部门又放下了一批鱼苗。我市在河道里放养鱼苗,并不是为了追求养殖的经济价值,而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农业生态价值——水质的提升和环境的改善。“面对农业转型升级的机遇,今后农业在重视经济价值的同时,生态价值将日益受到重视,而生态价值也将为我市农业生产注入新活力。”市农经局局长戴锋说。
近年来,我市以发展生态都市型现代农业为目标,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农业产业逐步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随之农业所具备的生态价值也日益凸显出来。据统计,近年来,全市平均每年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无序排放300多万吨,平均每年增加造林面积1.4万亩,农林、农作物年吸取二氧化碳474.72万吨,释放氧气326.93万吨,年吸碳制氧生态效益71.31亿元,对环境起到了良好的生态调节作用。
农业要低碳和生态,走“循环农业”是条捷径。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广生态安全、优质高产、节本增收的农作模式及配套技术,促进资源循环化利用,提高了生产效益。目前,全市已经形成了稻姜、经粮等“万元千斤”高效种植模式、水稻—蘑菇—芦笋等水旱轮作模式,其中“万元千斤”高效种植模式,推广面积已突破5万亩,蚕桑综合利用年产值超亿元。
畜禽业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大户,畜禽废弃物已成为制约产业良性发展的瓶颈。为此,我市充分挖掘废弃物的利用价值,实行资源化开发利用,推进畜禽排泄物从污染治理向资源利用转变。目前,我市畜禽规模化养殖水平达到80%,建成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66个,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超过了95%。据专家测算,31万亩农田和15万亩旱地,就能完全消纳全市产生的畜禽排泄物。我市现有农田266.1万亩,旱地65.3万亩,完全可以就地消化全市产生的畜禽养殖排泄物。
农产品要绿色、安全,农药和化肥的节能增效是关键。在发展效益农业过程中,我市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药减量增效、重大病虫害无害化处理等节能增效技术,大力应用新型肥料和农药,切实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2010年,全市共计减少化肥施用量7440吨,开展水稻统防统治29万亩。与此同时,我市还全面推广秸秆还田189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4.19%,另有5%的耕地使用有机肥,有25%的耕地使用农家肥和沼液。这些综合措施有效降低了氮、磷、钾的流失率,降低了水污染,同时还改善了土壤结构,有效提高种植的稻谷、蔬菜、瓜果的品质。
为确保农业生态化发展的长期性,我市通过建立农业标准示范基地、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等工作,建立健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技术,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实施,实现农业优质高产高效技术与循环经济技术有机整合,切实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市已制定各类农业标准402项,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农业标准体系;建立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19个,面积已达110万亩,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已分别发展到364个和12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