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西藏大爱无疆——武汉大学教授杨昌林33年如一日关爱武汉高校藏族学生纪实
新华网武汉3月13日电75岁的武汉大学教授杨昌林,33年如一日关爱武汉高校藏族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为促进西藏发展、增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为西藏培育专门人才竭尽全力,深受藏族学生的爱戴。
33年如一日,关爱武汉高校藏族学生近万人次
1965年,杨昌林从武汉体育学院毕业主动申请并赴藏工作,在昌都地区工作了一年多,又申请前往西藏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阿里地区工作了12年,在阿里和藏族姑娘次仁德吉相爱成家。1976年,积劳成疾的杨昌林高原性心脏病发作,一度昏迷10个小时,野战医院紧急抢救,将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带着对雪域高原的无限牵挂,1978年杨昌林和次仁德吉调入武汉大学工作。至2005年,他和爱人一起,筑起武汉高校藏族学生的“武汉之家”;2005年爱人去世后,古稀之年的杨昌林,执著延续对藏族学生的关爱。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几十名、到九十年代的一两百名、再到如今的五六百名,就读于武汉高校的西藏学生,生活上几乎都得到过杨昌林家的关爱。杨昌林说,33年来,他家接待、帮助过的藏族学生近1万人次,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用在了他们身上。
2008年初,冰雪灾害使南方交通大面积瘫痪。已回湘西老家花垣县的杨昌林急了,“肯定有很多孩子回不了西藏,必须回去看看!”他顾不上与姐姐团圆,决定回武汉。而从县上赶回武汉竟用了两天两夜:县长途客车停运,老人高价租车,在结冰的山路上摇晃着连夜赶到吉首挤上到怀化的火车,在怀化火车站冻了一天一夜,最后才搭上回武汉的火车。72岁的老人到家后只休息6个小时,天一亮就赶去十多里外的武泰闸蔬菜批发市场,因老人每月退休金仅2600元,而批发市场的排骨每公斤比学校超市便宜3元多,蔬菜也新鲜。在批发市场买了肉和菜,回到武汉大学下了公共汽车,扛着40多公斤的肉和菜,老人在冰雪路上走走歇歇,到家时内衣已全部汗湿、外衣则被雪水泥水浸湿。从藏历年三十到初七,老人整整忙了8天,将滞留在武汉的藏族学生分批接到家里过年。
华中师范大学的吉吉等武汉近十所高校的十多名藏族同学,讲述杨老师关心其生活的爱心故事几乎一样:进大学,就被杨老师接去吃迎新饭;逢年过节,与他团聚联欢;杨老师家房子虽小、家具陈旧,但很温暖;他生活节俭,对同学们却很大方;每次离开,总叮嘱“下次再来”。
“藏族同学们遇到困难,我都会热情帮助解决。”杨昌林说,他每年都坚持请入学的藏族学生吃迎新饭,为藏族毕业生开欢送会;平时,又依据藏族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和特长,在国庆节、藏历新年等节日,组织他们开展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如武汉高校藏族学生国庆联欢活动,已举办了16届,“各校学生轮流组织,在活动中自己教育自己,并渗透爱党、爱国、民族团结等内容,锻炼提高了他们的组织、社交能力,还吸引了外地外省的西藏学生参加。”
“他们不是父母胜似父母,对藏族同胞情深似海。”西藏日喀则萨嘎县检察院检察长尼玛次仁说。1991年夏,在武汉司法学校学习的他肺部大出血,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杨老师和爱人待他像亲生儿子一样,精心照顾、喂汤、擦洗身子,在家做好营养饭菜送到医院,还鼓励他积极治疗,帮助他奇迹般地痊愈。毕业回西藏后,尼玛次仁给杨昌林家写信:“一定要干出成绩来,给阿妈、阿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