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十二五”的发展蓝图已经在我们眼前徐徐打开。未来五年,我们的城市将循着怎样的思路发展,将会发生哪些新的变化。从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一些新提法、新目标,我们可以找到不少线索。本报从今天起开设栏目“解读‘十二五’”,围绕这个规划中的新词、新概念、新任务,剖析嘉兴未来发展的路径。
本报讯优化产业布局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中之重。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按照全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我市将着力打造“一核、两临、三沿”产业布局。
“十一五”期间,我市紧紧围绕建设长三角创新型经济强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4%。但依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偏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带动力强的大企业缺乏等不足。
“进入‘十二五’,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压力不断增大,经济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市发改委发展规划处处长朱永根告诉记者,为破解这些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市不仅从战略高度提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更将战略落到实处,制定“三大倍增计划”,对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大企业培育明确了发展目标。然而,集聚才能带来大发展,才能使生产要素得到有效利用,因此构建分工合理、主业突出、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产业区域就显得十分重要。
朱永根告诉记者,通过对我市不同区域的基础设施、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开发程度等情况进行详细调研和比较分析,规划纲要最终提出了“一核、两临、三沿”的产业布局。
“一核”,主要是我市的主中心城区,“十二五”期间,这里将打造成引领全市转型发展的现代产业集聚核心。“两临”,则是以嘉善、平湖、海盐为重点的东部临沪经济区和以海宁、桐乡为重点的西部临杭经济区。这“两临”主要凭借区位优势,着力构建沪杭现代服务业延伸基地和先进制造业转移基地,推动我市全面融入沪杭。
“最近不断有杭州的外迁企业和我们联系,希望来这边发展。他们主要是看中我们良好的区位和交通条件。”昨天,桐乡市临杭经济区办公室负责人徐建兴告诉记者,去年3月成立的临杭经济区毗邻申嘉杭高速公路出口,到杭州绕城公路仅需20分钟车程,吸引杭迁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园区正在加紧建设,力争早日让项目落地。今后,园区将在洲泉、河山两镇的工业基础上大力打造新特材料、光伏新能源、机电制造、电子信息和高新技术服务业,力争到“十二五”末,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
如果说“两临”是位于城市东西两极的两大产业新高地,那么“三沿”则像三条美丽的彩带,贯穿城市的东西,将各类生产要素有效集聚起来。据介绍,“三沿”分别指北部的沿申嘉湖高速公路产业带,中部的沿沪杭线(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产业带和南部的沿杭州湾北岸产业带。其中,沿申嘉湖高速公路产业带以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休闲为重点,沿沪杭线则以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为重点,沿杭州湾北岸产业带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核电关联产业、先进制造业等。
“先筑好巢,才能引来‘金凤凰’。未来的发展中,这几大平台首先就是要充分发挥区位好、交通便利、商务成本低、文化底蕴厚、生态环境好的优势,从而更好地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