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包括海宁市经贸局、教育局在内的海宁市47个部门(单位),在当地报纸以9个版面的篇幅公布了年内需要完成的重点工作及举措,向海宁全市人民庄严承诺,随后还将以“年初建账、年中盘账、年末结账”的形式将落实情况公之于众,接受全程监督。此举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政府承诺一下成为当下海宁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政府部门向社会公开承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新春伊始,各地政府就纷纷借公开承诺“晒举措、赛干劲”。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打开国内众多新闻网站的时事专题,内容大多为各地政府报告所涉的各项数据的提要归类,从教育、就业、物价、房价到养老、医改、收入分配,样样牵动民生,件件关系百姓,让全国人民的目光齐刷刷对准了数据背后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庄严承诺。
政府承诺如此密集而来,新的疑问也由此产生。这些承诺能完全落实吗?如果没有落实,未完成任务的职能部门又将承担何种责任?特别是那些寄托着无数幸福梦想的民生承诺,其承载的百姓期许,会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水涨船高”,政府相关部门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信心吗?现实早已告诉我们,承诺越庄严责任越艰巨,也正因此,民生承诺的落实就成了考验政府部门诚信的最重要尺度。
纵观此次海宁47个部门(单位)的联手承诺,从优秀教师城乡校际间流动到困难家庭医疗费用实时结报,每一个棘手的民生问题,都给出了方便考核落实的量化目标。这等于一张清单在手,相关职能部门有没有落实,落实的成效怎样,到年中或者年终一对照,自是一目了然。海宁市政府也明确表示,对47个部门(单位)的工作考核结果将公之于众,承诺的完成情况将直接与部门荣誉和利益挂勾,虽然具体实施细节还在征求意见中,但民生的事情最后由民众来打分的思路是铁定不移的。
政府承诺原本就是自念“紧箍咒”、自设“指挥棒”、自找“动力源”之举。在这个医生宣誓不拿红包、商人承诺不卖假货、老师向学生承诺不乱收费的承诺泛滥时代,我们缺的不是五花八门、林林总总的承诺,而是有诺必行的实际行动。政府的民生承诺也就特别应该为社会做出榜样。诚如最近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所言,兑现承诺才是对人民最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