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在苏丹首都喀土穆国际机场,从利比亚撤离到苏丹的中国公民登上中国空军运输机准备回国。新华社发(穆罕默德·巴比克尔摄)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谭晶晶)的黎波里、班加西、米苏拉塔、塞卜哈……这些曾经陌生的地名因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撤离行动而为国人所关注和熟知。但鲜有人知,三支第一时间出发的联合工作组,分赴利比亚中西部、南部和东部,一直战斗在危险的最前线。
穿梭在枪林弹雨中,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在最短的时间内打通海、陆、空“生命线”,帮助三万多名同胞有序、迅速、安全地回到祖国怀抱。
5日,中国政府赴利比亚工作组在圆满完成撤离任务后,搭乘中国政府最后一批撤离在利人员包机,回到祖国。回忆起过去十几天在利比亚的工作经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难忘场景,有如在他们眼前重现。
陆路:嘶鸣的炮弹在10米外炸响
利比亚司机说,这是一条死路。车窗外,子弹在飞,拖着嘶鸣的炮弹从车顶飞过,在10米开外炸响。
工作组成员说,这是一条必须打通的“生命线”。战火纷飞的险路是通往利比亚与突尼斯边境的陆路撤离通道,一路向西,是前行的方向!
工作组成员身穿防弹衣,在枪林弹雨中驱车8个多小时,行程400多公里,沿途与利方检查站人员耐心沟通,请求他们提供帮助,最终成功打通了50多个关卡,为陆路撤离在利比亚同胞打开了关键的生命通道。
“一路上,耳边不停歇的激烈交火确实让人感到害怕,更是不敢告诉家里人。但我们的时间也相当紧迫,当时有600多名同胞已经到达利突边境,我们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才能帮助他们顺利出境。”回忆起惊心动魄的撤离经过,工作组组长费明星深深吸了口气。
许多同胞的护照因申办利比亚居留证而不在身边,如何让“无照”者顺利通关——这是工作组面临的一大考验。
“对于护照不在身边的同胞,驻利比亚使馆为他们开具了符合国际惯例的中英文版本回国证明。但利方只认阿文,我们只能再次让使馆提供阿文翻译件,并火速从的黎波里送到边境。”工作组成员宗宇告诉记者。
经过与利比亚海关方面的反复沟通、协调,利方为中国公民进入突尼斯开辟了专用通道,安排中国公民集体通关,从而让滞留利突边境3天3夜的600多名同胞顺利进入突尼斯境内。
沿着工作组冒着生命危险打通的这条生命通道,先后有上万名中国公民陆续从陆路撤离利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