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三
是否“形成风气”?
【网文】“实际上,十几年来,‘带乡’在太和县宫集镇当地农村已经形成了风气,并且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带乡”的兴衰以2004年宫小村的宫清平被判刑为转折点。
“2004年以前,有一二十户‘带乡’的。”村党总支书记宫春艳说。原宫小村村支部书记宫传文说的数字略多,“有三四十户吧”。而据太和县公安局统计,2004年以来,该县共破获拐卖儿童案件21起,解救被拐卖儿童24人。“这里面有很多儿童是卖给别人当子女的,而不是去行乞。”太和警方有关人士说。
“宫清平被判刑对我们震动很大。”宫清河对记者说,大家知道“带乡”有坐牢的风险后,逐渐退出。同时,国家免收农业税等一系列惠农措施的出台,使种田的收入增加。此外,外出务工的也越来越多,有一技之长的人,年收入也不比“带乡”的低。
“现在‘带乡’的寥寥无几了。”宫传文说。宫春艳认为:“以前经济不好,出路少,现在挣钱门路多了,打工能挣两三千块钱,谁还愿意冒险‘带乡’?”李侠说,宫清平被判刑之后,村里有“带乡”经历的人都怕了,“近几年没听说谁还在做这个”。
宫小村拐儿乞讨的网文发表后,引起轩然大波。文中写有“记者进行了实地调查”。我们找到了署名作者,他承认,没有到现场进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