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纽约2月10日电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拉古拉姆·拉詹10日在外交关系协会举办的论坛上说,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全球性通胀压力。
拉詹说,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初衷并不是想压低美元币值,而是想通过这一操作压低市场利率水平,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但从目前政策实施的效果看,这一做法的作用“十分有限”,“最大的问题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传导到其他国家,而其他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也推出相应的应对政策”。
他说,许多国家在美元贬值之时不愿本国货币升值,被迫推出“适应性”措施,采取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增加流动性,以维持本国货币相对美元币值的稳定,这导致这些国家面临通胀压力。
拉詹还表示,美元下跌还造成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并最终传导到其他国家,让这些国家面临输入性通胀压力。
他说:“有些国家认为通胀在他们国家外部发生,并不影响自身核心通胀率。但随着上游基础产品价格上涨,各类大宗商品价格也将随之上升,进而带动一国核心通胀率上升。”
2010年11月,美联储决定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此前,美联储通过购买1.7万亿美元的中长期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等刺激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