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明希望为家里添置一台冰箱,为妻子减轻负担。
张彧的新年愿望是要一台学习机。
兔年春节格外温暖,阳光明媚,整个春节假期都是晴好天气。在长假期间,本版记者分头抽一天空闲,到全区各镇、街道几户困难家庭作一次“全景式扫描”,感受着他们的春节故事。低保户、生活困难党员、困难职工、贫困残疾人……我们发现,虽然谋生对他们来说比较艰辛,但只要怀着憧憬和梦想,生活还是充满阳光和希望的。
“给我女儿买一本电子词典可以吗?”“我想要一台冰箱,饭菜可以放久一点。”和节前一样,我们选择了几户困难家庭,聆听了他们朴素而真挚的新年愿望,同时再次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能拨打本版热线13957329392,满足他们的小小心愿。
镜头一:
与分别6年的女儿团聚
时间:大年初三
地点:王店镇庆元路贫困新居民杨成义家
新年愿望:给女儿买一部电子词典
在王店镇庆元路上的一处出租房,云南籍新居民杨成义一家居住在这里。今年春节,杨成义一家成了留守一族。“不是我们不想回家,而是回家的开销太大,负担起来有些吃力。”杨成义告诉记者,他们已经6年没回老家了。由于自己平日里工作太忙,她打算趁着还在放假的空闲,过两天到市中医院看看腰疼的毛病。
杨成义说,她和丈夫6年前来到秀洲区打工。2008年,她的丈夫患上了直肠癌,只能卧床休息,光手术治疗便花去医药费2万多元。如今,丈夫每月还需花费700多元的医药费,女儿在老家读高中,儿子在王店镇上初中,仅靠杨成义本人每月2000余元的工资负担整个家庭的开销,压力很大。
“记得丈夫做手术那会儿,我只陪了他一个星期就去上班了,有时候就连坐公交车的钱也舍不得花。”杨成义说,尽管如此,记者还是看到杨成义脸上的笑容,兔年春节她过得很开心。“我女儿来了,跟我们一家团聚,我有6年没见她了,都长得跟我差不多高了!”杨成义激动地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彩。
女儿来了以后,杨成义全家人尽享天伦之乐。“春节里我还连做了3天的生菜圆子,让儿子、女儿吃了个够。”她说,这道菜是她云南老家过年必备的菜肴,烹制时以白菜、瘦肉为主料,配上鸡蛋、生粉,味道独特。“以前没时间做这道菜,这次女儿回来了,我就趁放假,一口气做了很多。”她开心地说,年三十晚上,当把这道菜端上餐桌时,女儿兴奋不已。“6年了,我经常想,什么时候能吃到妈妈做的这道菜。”听到女儿这句话,杨成义的眼圈都红了。
听记者问起他们家今年有什么心愿想完成时,杨成义认真思索了一下说:“就是想给孩子们买一部能帮助学习英语的电子词典。”
镜头二:
寸步不离地守候妻子
时间:大年初四
地点:新塍镇思古桥村困难职工邱志荣家
新年愿望:一份能给妻子惊喜的神秘礼物
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新塍镇思古桥村20组居民邱志荣的家,这名50岁的村干部正在忙着洗衣、拖地、切菜、做饭……邱志荣告诉记者,这个春节自己哪儿也没去,一直陪在妻子身边。这天,妻子正好要去医院做检查,他便趁着空闲搞些家务活儿。
在他家,记者又听到一个因病致贫的故事:2006年,在浙江雅莹服装有限公司工作的妻子徐美英不幸患上了尿毒症,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丈夫邱志荣的身上。那时他的月收入仅1200多元。2007年,徐美英在杭州动过一次大手术,一下子花去医药费5万余元,而接下来每周两次血透的费用更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因为徐美英身体虚弱,家务事便由邱志荣一人全包。邱志荣告诉记者,按照当地的习俗,过年时亲戚间应该互相走动,可在他们家却无法实现。“我妻子身子太虚,不能多走动,而且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没法儿邀请大家聚会。”邱志荣说,虽然如此,但亲戚朋友都很理解,并打来电话问候徐美英的近况。
下午2时许,做完检查的徐美英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邱志荣见状赶忙扶着妻子走进卧室。“她刚做完血透,需要卧床休息。”邱志荣边给徐美英盖被边对记者说,有时候,做完血透的徐美英会产生恶心呕吐、身体浮肿等不适症状,影响到她的心情,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发脾气,这些他都忍了。徐美英听到后握住邱志荣的手认真地对记者说:“我不能经常走动,要不是丈夫在春节里一直陪伴我,这个年可就一点年味都没有了。”
安排好徐美英休息,记者和邱志荣走出卧室。“今年是她的本命年,你们能不能帮我选点礼物送给她,让她有个惊喜?”邱志荣略带神秘地问道。
镜头三:
吃百家饭、穿百家衣
时间:大年初四
地点:王店镇建林村生活困难党员张金明家
新年愿望:给家里添置一台冰箱
大年初四上午,记者在王店镇建林村见到生活困难党员张金明时,他正坐在门口晒太阳,妻子默默地陪在一边。
女儿穿上了新衣,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聊着天。今年的春节,对于张金明一家人来说显得格外不同。“除夕那天,老张和女儿都穿上了好心人送来的新衣服,他高兴极了。”张金明的妻子张水花告诉记者。
7年前,张金明不幸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及帕金森病,这个家的顶梁柱一下子倒了下来。多年的病痛折磨,不仅让张金明丧失了劳动能力,而且每年几万元的医药费,也给他们家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由于家里收入微薄,张金明一家人十分节俭,前几年的春节,他们都是简简单单过的。
“我们已经好几年没有买新衣服了,好一点的菜也舍不得买,今年的年夜饭有不少菜都是亲戚和邻居们送的。”张水花说,知道他们家条件不好,春节前几天,亲戚们就送来了几只鸡,还有好心人送来鱼和肉。在他们的帮助下,自己没花多少钱,他们全家就吃上了丰盛的年夜饭。
中午11时,像往常一样,张水花小心细致地给张金明喂饭,吃着这两天邻居们送来自家做的酱蹄髈,张金明脸上露出了笑容。“平时走路吃力、话也说不清楚,现在他吃饭、穿衣都要人照顾,有时真的很累,幸好有大家的帮助。”张水花说,有百家衣穿、有百家饭吃,今年的春节他们一家人过得十分温暖。
张水花告诉记者,平时家里吃的菜都是她自己种的。为了省钱,剩菜剩饭她从不倒掉,但夏天天气热的时候,容易坏掉,所以她希望新的一年,可以为家里添置一台冰箱。
镜头四:
除夕夜做了儿子最爱吃的蛋饺
时间:大年初五
地点:新塍镇万民村高洋家
新年愿望:想要一台收音机
记者眼前的脑瘫少年高洋白白胖胖的,躺在床上和弟弟一起玩着一只玩具小熊,他脸上的笑容天真无邪。“这孩子过年虚岁就18岁了,已经在敬老院重度托养所住了两年多。”高洋的母亲刘海珍感慨地说,2008年9月,在区、镇残联的关心下,小高洋住进了重度托养所,从此一日三餐都有人端到眼前。“自从儿子住进了托养所,我们也减负了,我可以出去打工补贴家用了。”刘海珍说。
兔年春节前夕,刘海珍到托养所接儿子回家过年。“他兴奋地用手不停地捶着床,这就表示同意了。”母子连心,刘海珍早就能看懂儿子所有的表情和手势。和很多男孩子一样,高洋特别喜欢吃肉,尤其是新塍镇特产的羊肉。这个春节,高洋除了饱餐羊肉外,还吃了母亲除夕夜给他做的蛋饺,这是高洋最爱吃的。看到孩子满足的笑脸,刘海珍心里特别高兴。
因为天生脑瘫,高洋至今生活无法自理,甚至还不能完全靠自己从床上坐起来,但他的智力水平却和同龄的正常孩子差不多,可以靠表情、手势等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虽然他不识字,却喜欢看电视。春节期间,每天都在家中看各种文艺节目,看到高兴处,常常乐得手舞足蹈。
记者询问高洋的新年愿望,只见他用手指了指耳朵,冲母亲笑了笑。母亲告诉记者,他是想要收音机,要不给他买一台收音机吧,虽然在敬老院衣食无忧,但周围都是老年人,和儿子没什么共同语言。有了收音机,他就可以自娱自乐了。
镜头五:
娱乐学习两不误
时间:大年初六
地点:高照街道新义新村困难群众张彧家
新年愿望:想要一台学习机
年初六上午,记者来到高照街道新义新村居民张彧家,只见她一个人趴在用木板拼起来的餐桌上,认真地做着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
看到有人进来,正忙着准备午饭的一对老夫妻放下手头的活,招呼着给记者让座,一旁的张彧也腼腆地打声招呼后,继续做起作业来。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偏房,兼具卧室、厨房、客厅三项功能,两张床、一张餐桌、一个碗橱以及煤气灶、电饭煲等厨房用具,这就是张彧和爷爷、奶奶这个三口之家的基本家当。
“为了补贴家用,房子租出去了,我们仨就挤在这个小屋里。”头发、眉毛都花白的老人张掌观告诉记者,今年75岁的他是张彧的爷爷。张彧6岁时,其父亲就因病去世了,是他们老两口把孩子带大的。儿子生病欠下了外债要还,张彧吃穿及上学的花费,再加上孩子身体抵抗力差,时不时生病住院的开销,让靠养老金生活的老两口日子过得更加艰难。
记者在张彧家的整个上午,她都认真地做着作业。“自从她爸爸不在了,她的身体就一直不好,经常要看医生,功课落下不少。”看到张彧的作业写得吃力,奶奶朱菊芬一脸疼爱地告诉记者,儿子去世后,他们把希望都寄托在孙女张彧身上。以前,张彧的学习成绩很好,这几年,因为身体抵抗力差,每逢天气突变时,她就会扁桃体发炎,并去医院挂盐水。读四年级的她功课也因此落下不少,这让两位老人很着急。
翻开张彧的寒假作业,记者发现里面的语文和英语题目写了不少,但数学题写得不多,有些运算题空在那里。张彧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春节期间,她除了去姑妈家拜年外,多数时间就是缠着上大学的堂哥给她补课。考虑到堂哥过段时间要回杭州读书,她心里更加着急。前段时间,张彧看到电视上某个学习机的广告,她动了心思,可一想到家里的经济条件,就一直不敢跟爷爷奶奶说。得知爱心人士可以满足她的新年愿望,她不假思索地说:“我想有台学习机,把落下的功课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