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导入
文化休闲市场火爆
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百亿”大关,而在嘉兴,电影票房也一路飘红。
记者从嘉兴市电影公司和金逸影城嘉兴分公司了解到,两者旗下影院2010年的票房分别为1800万元和1400万元,比2009年分别增长了125%和75%,远远超过了全国平均增幅。
与此相对应的是资本在电影市场的“跑马圈地”。据介绍,2010年有3家全新影院分别进驻海宁、海盐和平湖,新年伊始又有中山影城重新营业、嘉兴大剧院银河电影城开业,再加上即将开业的全省首家进入乡镇的三星级影院——桐乡洲泉银河电影院。市区影城将从3家增长为5家,全市影院数量将从13家增长为16家。而王江泾、洪合等镇的电影院项目也正在洽谈中,有望于2011年与大家见面。
电影市场的火爆只是嘉兴文化休闲消费市场日益红火的一个缩影。那些曾经偶尔为之的文化休闲消费,现在已成为市民生活的常态,也成为春节假期生活的一大选择。
那么这个市场会有多大呢?这些文化娱乐活动会给春节习俗带来怎样的影响?记者在大年初一开始了走访。
观察现场
市民青睐文化休闲年
兔年的第一天对于嘉兴影迷而言,可谓是双喜临门,因为嘉兴首家3D巨幕电影城——中山影城“重装上阵”,开创了嘉兴电影3D巨幕的先河;与此同时,嘉兴大剧院银河电影城也正式营业。
昨天下午,焕然一新的中山影城大厅里坐着很多等候电影开场的市民。俞妍一家准备看下午2时30分的《熊猫总动员》,这是中山影城改造后的3D巨幕厅放映的第一部影片,俞女士非常期待,她说:“现在过年很少走亲戚了,因为平时串门的机会也比较多,而且大家平时都很忙,春节难得可以全家人一起休息放松一下,正好听说这里有3D巨幕电影就带着孩子来了。”
中山影城的沈洮经理告诉记者:“3D巨幕厅是在原1号厅的基础上改造的,银幕高11米、宽22米,采用的是双机数字3D放映系统,比一般的数字3D电影亮度、清晰度都要高。”记者看到,偌大的3D巨幕厅中,银幕几乎有三层楼高,呈现出的影片效果非常震撼。
今年春节,还有一个地方人气堪比饭店,那就是茶馆。往年春节特别是大年初一,大多数市民都会忙着走亲访友,不过今年家住禾城世纪花园的小陈一家把聚会的场所搬到了茶楼,“春节里走亲戚挺累的,客人走了还要收拾,去茶馆正合适,品品茶聊聊天还是比较惬意的。”
另外一个备受市民青睐的地方则是书店。在市区中山路上的新华书店,很多市民带着孩子前来看书、购书。市民葛天艮认为,现在的孩子平时都是通过电脑、电视来接受信息,所以春节期间特意带孩子来书店看书、买书,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观察背后
“复古”消费带来文化复归
春节走亲访友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不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亲朋聚会早已不再局限于吃吃喝喝,节日消费的内容从单纯的物质享受变为更加注重精神享受,过节方式逐步多元化。
如今喝茶聊天、集体观影、看书阅读等曾经“过时”的文化休闲活动,经历数十载冷遇后,又重新受到追捧。这有趣的“复古”轮回,折射的或许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脉络与轨迹,更是一种文化的复归。
以电影市场的复苏为例,老嘉兴人肯定记得儿时看露天电影的盛况,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电影院更是红极一时。然而之后的10年里,大片的引进、票价的昂贵、盗版的猖獗、落后的放映模式以及迟钝的胶片更新速度,使得电影一度成为夕阳产业。
“一方面是不断增长的经济和不断迫切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是电影技术的进步、产业化的深入,两者的结合才有了现在电影市场的火爆。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的丰富,更是精神的享受,因此从2003年开始,电影市场逐年复苏。现在人们认识到,电影不仅仅是娱乐,它更是一种无可取代的文化。”嘉兴市文化局副局长张宪义如此解释电影重受追捧的原因。
2010年嘉兴市实现生产总值22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7%;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487元,同比增长11.3%。但其中,文化消费支出占比还是很小,因此张宪义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休闲消费市场将持续扩大,以电影为例,如果嘉兴市民能够达到一年人均看一场电影,那就是一个非常可观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