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发价每公斤1.2元的莴笋竟以5元在零售菜农称种菜没赚头菜贩也说赚不了钱
近年来,蔬菜价格也跟房价一样,逐渐攀升,不少市民急呼“蔬菜都吃不起了”。蔬菜价格为何大涨?菜价大涨后,菜农的腰包是否鼓了起来?日前,记者走访了嘉善果蔬批发市场和县城的各家农贸市场,探寻蔬菜涨价之谜。
菜农:去掉成本没多少赚头
在果蔬批发市场,记者看到市场内生意非常红火。“这些大白菜是你们自己种的还是从外面运进来的?”记者看到一对母子正在给大白菜装袋,便咨询道。“这是我们自家种的,刚从地里摘上来,非常新鲜。”菜农朱师傅说道,他是嘉兴市步云镇人,种植大白菜已有五六年了。由于步云镇离嘉善较近,他们就经常将农产品运到嘉善果蔬市场出售。
说起今年大白菜的行情,朱师傅向记者倒起苦水。“虽然现在市场上大白菜的销售价格比较高,但是我们手里赚不了几个钱。”朱师傅说,现在种菜成本比以往高了很多,就拿人工来说,以前一个工人工作一天40元,但是现在按每小时20元算,这笔费用就明显增加。另外,化肥价格也在疯涨,去年他家的1亩6分田,仅化肥成本就花去了1000多元。
朱师傅说,按目前的市场行情,大白菜每公斤只卖0.6元,一卡车2500公斤大白菜最多能卖1500元,去掉种植成本、来回运输费、市场管理费等,净利润很少。
“今年大白菜多,所以非常难卖,按照每公斤0.8元出售,才有点赚头。”朱师傅说。
贩菜商:菜价涨了,没挣大钱
从菜贩们的口中,记者了解到,在收购蔬菜的时候菜贩们就遇到了高菜价,所以他们并不像消费者和零售商想的那样因为蔬菜涨价而赚了大钱。
秦女士是东北人,在果蔬批发市场从事贩菜生意已有5年时间,每天早上她摊位上的蔬菜都会堆积成山,等着零售商前来批发。“大姐,今年菜价疯涨,你们的收入应该不错吧!”记者与秦女士调侃道。正忙着整理蔬菜的秦女士说:“大家都认为蔬菜涨价我们贩菜商赚了很多钱,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物价涨了,菜农的出售价也在涨,我们进货的成本必然也会抬高。”
秦女士说,就拿大白菜来说吧,去年产量少,大白菜的价格每公斤在1元左右,但今年产量多了,每公斤0.7元都没人要,很多都放着,只能自己吃了。大白菜还算好保存,如果遇上辣椒等容易腐烂的蔬菜,那损失就更大了。算上运费等,如果批发给零售商,从中不过赚取每公斤几分钱的差价。秦女士说,他们挣的都是辛苦钱,不像大家想的那样挣大钱。
零售商:风险大,利润不高
记者在果蔬批发市场采访时,遇到了几名跟朱师傅一样卖菜的菜农。一菜农告诉记者,他种了3亩地大白菜,今年销路不好,他只能以每公斤0.5元出售。由于价格低,虽然菜都卖出去了,但他还是亏损了上千元。“每天起早贪黑,弄到头还亏钱,真是不划算,还不如去当菜贩子。”
菜农和贩菜商都说自己不是蔬菜涨价的受益者,那么作为零售商又赚了多少钱呢?
在采访中,有菜农透露,从他们手中买菜的不仅仅是一些普通市民,还有一些流动零售商,他们经常以低价买进,然后翻几倍出售。一位姓李的菜农称,他认识几个江西籍的流动零售商,每天中午以低价从菜农手上收购蔬菜,用碎冰保鲜到第二天,然后高价卖给饭店等,运气好的话,一天能赚好几百元。就拿大白菜来说,他们基本上以每公斤0.5元买到手,然后又以每公斤1.2元出售给市民,从中赚取0.7元的差价。
在县城谈公北路,记者找到了一位流动零售商。记者了解到,他出售的大白菜每公斤1元,平均一天能卖掉150公斤。当记者表示他出售的价格偏高时,他说,他销售的蔬菜价格并不高,与农贸市场出售的价格相比要便宜很多,利润也微乎其微。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县城的几家农贸市场。在魏塘农贸市场,记者发现,同样的大白菜,摊主以每公斤2元销售。批发价为每公斤1.2元的莴笋,却以5元在销售。一位姓方的摊主给出了蔬菜价格高的答案,他说,他们夫妻俩每天凌晨要从贩菜商处拿货,除了每年上万元的摊位费外,每个月还要向市场缴管理费,非常辛苦,赚得也不多。至于菜价为何这么高,与市场摊位费和管理费有关。“贩卖蔬菜风险很高,万一卖不出去就会烂掉,所以我们只能按照市场行情抬高价格,从中赚取几毛钱差价。”方老板说。
菜篮子是每家每户最基本的开支,菜价上涨后,同样的菜就要多支出不少钱,市民买菜不妨学学这些小招数:首先,在合适的时间买菜,早上的菜价比傍晚的菜价高很多。这是因为早上零售商还不知道当天的具体销售情况,所以不愿意低价卖菜。到了傍晚为了及时处理掉蔬菜,他们就会低价出售。其次,去批发市场买菜。批发市场由于竞争激烈,销量大,经手的程序少,所以价格也低。因此,去那些大型的批发市场买菜最好几个人团购,一次多买一些容易储存的蔬菜,这样会省下不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