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历时3年文化“国考”获通过 嘉兴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11年1月29日 08:06 [ ] [打印]

    3年多的齐心协力,3年多的万众期待,昨天,捷报从北京传来,嘉兴正式被国务院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行列,为我市从2007年11月正式启动的申报创建工作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文化底蕴丰厚

  历史遗存丰富

  昨天下午,嘉兴市文化局接到了北京来电,告知国务院已在1月24日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同意将浙江省嘉兴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明确将嘉兴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认为嘉兴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历史遗存丰富,城市建设特色突出,红色文化价值独特。中国政府网、新华网、网易等各大知名网站昨天都转载了相关消息。

  国务院在给浙江省政府的《批复》中要求我省和我市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明确保护的原则和重点,编制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划定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制订严格的保护措施。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指导下,编制好重要保护地段的详细规划。在规划和建设中注重体现传统文化特色和地方传统风貌,不得进行任何与历史文化名城环境和风貌不相协调的建设活动。要求浙江省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加强对我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保护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盘点保护历史宝贝

  3年完成文化“国考”

  据市文化局工作人员介绍,我市早在2000年就被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02年,《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首次确定了城市总体发展的目标:围绕水乡特色,突出文化氛围,以“内生双核,显嘉禾秀水;外织三片,塑水都绿城”为主题,建构“一心双核、两幅两轴、三片三楔”的空间布局,协调了城市保护与发展的关系。2004年,《嘉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运而生,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正式拉开帷幕。随后,《嘉兴市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相继出台,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有据可依。

  2007年11月,市委、市政府正式把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计划用3年时间,把嘉兴建设成为一座有形有色、神形兼备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此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进程一直是禾城市民关注的热点之一。

  伴随着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我市的文化宝贝得到了全面的保护。目前,我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79处。其中,市本级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7处,市级文物保护点141处,馆藏文物6万多件。各级“非遗”名录105项,其中,“世遗”1项、“国遗”13项、“省遗”44项。公藏古籍105858册,其中善本12127册。有14种5486册善本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94种入选《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嘉兴市图书馆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此外,我市还拥有一批国家、省、市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传统节日保护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市区除6座国有博物馆、纪念馆外,另有电力、邮电、丝绸、粽子、地质等民办博物馆或收藏馆。近年来,一批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也陆续出版,如《马家浜文化》、《嘉兴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嘉兴文杰》、《我们的大运河》等。

来源: 南湖晚报   作者: 晚报记者沈爱君 通讯员建忠    编辑: 吴怡之

 相关稿件
·一席网络文化的盛宴 "首届全国温馨感人博文帖文大展贴"年前启动
·浙江省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嘉兴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园引领秀洲文化产业
·兔年春节假期怎么过?文化休闲或成禾城消费新时尚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