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融入上海 打造“沪浙门户” 访嘉善县委书记张明超
2011年1月19日 07:12
“2010年,‘十一五’目标任务全面实现,产业转型形成共识,扎实推进大平台建设,转型升级大的项目都在对接。”1月11日,到嘉善上任10个月的县委书记张明超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坦诚实在,乐观自信。
如何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局?张明超说,全面建设“科学发展示范点”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目标,全县将“以建设‘科学发展示范点’为总目标,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全面转型这一主线,始终坚持融入上海这个主要途径,加快建设全面融入上海大都市的现代新城,为率先实现惠及全县人民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起好步”。
融入上海 实现“沪嘉同城”
嘉善县是我省唯一的科学发展示范点,也是长三角唯一被国务院纳入区域发展规划的县,随着沪杭高铁的开通,上海虹桥国际商务区建设的大力推进,嘉善的综合优势进一步凸现。张明超深深感到:“嘉善的发展得益于上海,‘十二五’规划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做好上海文章,通过全面融入上海加快发展嘉善。”
2011年,全县将突出融入上海的首位战略,全面推进与上海在政策、规划、产业、要素、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对接,全力打造“沪浙门户”,实现“沪嘉同城”。为此,全县将实施中心城区“东拓南进北优西延”策略。张明超描述,“所谓东拓,指经济开发区紧挨枫泾,打开A7高速公路和沪杭高速公路连接口的口子,打造一个紧挨上海的重要平台,充分吸纳集聚高端要素;南进,利用高铁站开通的契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地有序推进南部新城的建设;北优,沿320国道,着重发展专业市场及物流产业;西延,建立一个归谷嘉善产业园。大的平台上,将县城—姚庄—大云—西塘这一百多平方公里连起来,集中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临沪产业集聚大平台。”
根据“十二五”规划,嘉善新的城市定位是打造“沪浙门户”,实现“沪嘉同城”;建设低碳新城,凸显水乡风情。
说到同城效应,张明超解释说:“行政意义上,嘉善是浙江一个重要的县,但经济意义上,嘉善应是上海经济大都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转型升级 建设低碳新城
转型升级,是嘉善全面建设“科学发展示范点”的核心内容。
张明超说:“建立‘科学发展示范点’,对嘉善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历史责任,同时是对我们工作的考验,拿什么示范?怎样有效示范?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要用我们实践的成果来回答。”
细化开来,有许多内容需要破题,转型升级怎么突破?城乡统筹如何提升?民生事业怎么扎实推进?体制机制怎么深化探索?哪些是建设“科学发展示范点”必须达到的门槛指标?哪些是优势特色指标?
转型升级的关键是高端要素的集聚,而最为关键的是人才的集聚和平台的搭建。为此,嘉善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新政,并为集聚人才搭建了平台,如归谷产业园和科创中心。创新型产业的入驻吸引大批人才,比如西南自动化研究所在嘉善设立长三角分所,利用它的科技优势、行业影响力,引进国内国际高端一流人才。
营造良好环境,打造宜居城市,是嘉善引智留智的重要方法。“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就有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从业人员就有什么样的环境要求。低碳新城,水乡风情,新的城市定位和高端人才天然吻合。”
民生优先 创业创新致富
民生优先是嘉善县“十二五”规划“五大战略”之一。2011年,全县有三个正制定中的指标引人注目:GDP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
张明超说,要实现两个收入目标,需有保障性的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但关键还是产业发展,提供就业,这是工资性增长和财产性增长的关键。
2010年,嘉善城乡统筹就业扎实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国和全省试点工作成效明显,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8.08%,成为“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县”。
“改善民生任务十分繁重,是发展中的一大重点。”张明超坦率相告,“当前首要的是百姓增收致富,让他们参与到创业创新中来。现代精品农业、特色块状经济,对老百姓增收致富作用明显。对传统块状经济只要不污染环境,不是高耗能、低产出,哪怕总体水平低些,还是要允许一定阶段内的发展。从保障的角度看,社保、医保改革将全面推进,保障水平再次提高,公共资源的配置将趋于完善。全县还将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沈秀红 陈 苏 嘉善县委报道组 钱家兴
编辑:
俞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