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当代课堂怎样面对我国传统经典?
2011年1月17日 13:37
彭永捷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解决经典教育实践中历史性和时代性矛盾的问题,我们要有一些新的思路。经典中有些过时的内容,并不妨碍我们完整地阅读和理解经典。经典教育中需要我们加强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看待经典的态度:我们尊重经典、重视经典,但绝不迷信经典、神化经典。
在这方面,前人同样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对于《尚书》记载的史实,孟子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鲁迅曾说过,一定要求完美的书才能读,那么配读的书是没有的。在读经典的时候,可以加以必要的辅导,让学生了解经典中体现的一些观念、做法、习惯,是历史的产物,适合那个时代的需要,和我们今天的生活可能没有直接的关系。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并非阅读什么,就意味着提倡什么、接受模仿什么,我们只提倡经典中在现在仍有积极意义的内容,而那些已然过时的内容,只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传统的一部分。在以经典教育促进德育方面,古人把“仁、智、勇”当作“三达德”,不仅重视爱心的培育,还重视判断是非的能力和实践道德的勇气培养。这同样值得我们在经典教育实践中好好地借鉴。
理论研究和师资培养,是开展经典教育的基础工作。在目前开展的经典教育中,普遍重视经典教育教材的编写,这适合了经典教育的需要。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工作也需要及时开展或加强,服务和促进经典教育实践。一是理论研究。应当不断总结和研究经典教育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加强对实践的指导。二是师资培养。缺乏受过系统训练的师资,是经典教育中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育全过程”,仍有待于从教育体制上加以具体化,从而为经典教育师资的配套提供体制保证。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编辑:
谢冬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