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打出“四公”管理“组合拳”
2011年1月12日 13:56
1月7日下午,市行政审批中心会议室气氛热烈,2011年市机关单位国有房产招租正在进行中,现场竞拍踊跃,叫拍声此起彼伏。位于文昌路的一处营业用房,面积为140平方米,挂牌价为47900元/年,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经过数轮竞拍,最终成交价达到75500元/年。
“从公有房产出租公开招标情况看,租金收入一般可增加20%以上,市本级仅公有房产出租一项,每年就能增收几百万元。”在竞拍现场进行监督的市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室相关负责人介绍,2008年以来,我市不断强化公房出租、公务用车、公务招待、因公出国(境)等“四公”管理,并将其作为一项刚性要求,纳入党政目标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体化考核。
记者从市纪委获悉,自去年年初以来,我市严格控制行政成本,排除省运会专项经费因素,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全年公用经费压缩5%,专项经费、会议费、接待费等“零增长”,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用不超过2009年按规定比例压缩后的经费预算规模的总目标。初步统计,2010年,各个县(市、区)会议经费同比减少372万元,公务用车经费同比减少397万元,公务接待经费同比减少了1695万元,下降幅度分别为3.39%、2.61%和6.62%。
铺张浪费、奢靡之风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了厉行节约,狠刹奢侈浪费之风,市纪委已连续3年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外办专门开展全市因公出国(境)专项检查,严格公费出国(境)监管,严格控制公费出国(境)组团和数量,严禁因公出国(境)走因私渠道规避审批。“2010年,全市共调整和压缩公费出国(境)15批14人次,未予批准13批36人次。”市外办副主任陈国华介绍,为了进一步规范公费出国(境)管理,全市还不断完善因公出国(境)计划和量化管理机制,规范因公出国(境)任务的审核、审批工作。
在公车管理方面,全市实施全社会共同监管,加大公车私用打击力度。2010年,我市共发放公车管理交办单23张,处理11人次。同时,积极稳妥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南湖区、海宁市、桐乡市等已完成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改革。压缩公务接待,减少公款吃喝是“四公”管理的重要方面。在市级会议和公务招待定点饭店实行招标制度的基础上,我市又在市级预算单位全面推行公务卡消费制度改革,目前已发卡5299张,基本实现重点岗位全覆盖。通过公务卡制度的推行,以往的现金结算方式已逐步被公务卡结算方式取代,有效杜绝了公款消费中假发票报账、真发票报假账、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陈健;实习生:蒋彧淼;通讯员:江金云
编辑:
谢冬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