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十二五”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1年1月11日 10:08
“十二五”时期,是秀洲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更是推动秀洲科学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新跨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未来五年,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风险和挑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绿色增长”模式将成为发展的新方向,快速成长的服务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将成为发展的新趋势。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沪杭高铁建成通车、嘉兴军民合用机场启动建设,秀洲“与沪杭同城”的优势将日益明显。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土地、资源、环境等要素制约不断加剧,围绕市场、人才、技术的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发展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可能还会增加。未来五年,将努力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困难,积极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根据区委七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十二五”时期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委、市委重大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区、社会和谐为根本目的,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双业并举、统筹发展、生态优先战略,着力构筑“一核两翼”组团式发展平台,着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打造现代田园新秀洲,不断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水平,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时期及未来全区发展的定位是:努力打造现代田园新秀洲。“现代”突出秀洲的经济特征。就是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农业为基础,构建具有秀洲特色的产业体系,成为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田园”突出秀洲的生态特征。就是要以水网、田网和林网等优质的生态资源禀赋为基础,着力营造“园在城中、城在园中”的田园城市风貌,努力实现城市与农村,生产生活与生态的有机融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新秀洲”突出秀洲文化和社会特征。就是要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实现城乡统筹、区域平衡、文化繁荣、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的科学发展理念,建成充满创新活力、体现文明民主、社会繁荣有序、人民生活富裕的新秀洲。
“十二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
——实力更加增强。经济总量较快增长,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区级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
——创新更加活跃。区域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全民创业活力充分迸发,规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到2015年研究及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
——环境更加优美。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节能减排各项任务全面完成,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民生更加改善。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各项社会事业均衡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社会更加和谐。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高,社会管理创新取得新突破,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稳定祥和,人民安居乐业。
“十二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是推进平台建设,加快构筑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优化空间发展布局,建设全域一体、城乡统筹的“一核两翼”组团式发展平台,增强区域发展承载力。稳步推进“两新”工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都市型农业,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542”现代产业体系。
三是推进科技创新,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浙江科技孵化城(嘉兴)为引领,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四是深化生态区建设,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着力优化生态环境,积极弘扬生态文化,优化生态文明保障机制,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五是改善民生,全力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共建和谐发展环境。
六是深化改革开放,有效激发发展活力。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引导资源要素合理配置,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稳步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努力增添发展新优势。
七是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加强规划引领,加快推进交通、能源、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来源:
秀洲新闻网
作者:
编辑:
张兆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