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赖班族”上班成逃避困顿的现成法
2011年1月10日 10:43
真实案例:
35岁的吴佳伟是位中学地理教师,他工作认真,关爱学生,教学效果好,很受学生欢迎。他不抽烟不喝酒没有不良嗜好,也是一个公认的好男人。可是这个好男人现在每天下班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了。吴老师每天早上七点半到校,中午在学校食堂用餐,餐后在办公室午休,下午两点上班,五点十分后放学,绝大多数学生和老师都陆续离校了,但吴老师却不急着回家,往往两个小时后他才收拾回家。每天如此,其实学校也没额外分派他什么任务,这是为什么呢?
以前下班回家后,吴老师和妻子常会相互倾诉工作中遇到的趣事和不顺。后来他发现,妻子只喜欢抱怨自己的苦恼,却从不聆听他的郁闷。他渐渐变得沉默了。
女儿出生后,妻子把所有精力放在女儿身上,没时间兼顾他的感受。丈母娘正好退休,闲得无聊,主动请缨过来帮助带外孙女。这下可好,以往和妻子发生争执,吴老师只是和她一个人交锋。现在丈母娘随时和妻子结成统一战线,一起数落他。
吴老师的个性比较闷,不喜欢泡吧、K歌、打麻将之类的娱乐活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办公室成为了他最喜欢的地方。他觉得这里清净又安全,有时候碰上几个同事都走得比较晚,还可以相互聊聊天,逗个乐。现在,他越来越喜欢这种感觉,即便手头的事情像备课、批改作业都已经忙完了,他还是宁愿待在办公室里,上网、玩游戏、看报纸,总之不管干什么都好,他就是不愿意那么早回家。
心理分析: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通常当人们面临困境,又找不到可行的方法时,往往会遵循“最现成手段”原则或者“最小阻力”原则来行动。对上班族来讲,上班就是逃避困顿的最现成的方法或者手段。
在城市,业已形成一个新的族群——赖班族,就是指那些下班还不走,一直赖在办公室电脑前的人,他们待在单位的时间比在家以及其他社交场所还要多。最基本的特征,那就是下班后没有回家的欲望,只想赖在办公室消磨时间。
“赖班族”大概有三种类型:第一种,孤独型。害怕寂寞,他们下班回家后也是一个人,除了上网看电视,也没啥事,还不如赖在办公室里消磨时间。这在陌生城市打拼的单身年轻人中最为常见,他们内心往往自卑,缺乏安全感。另外与爱人分居两地的男女,他们因男(女)朋友不在身边,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单身的,回家后也很无聊,于是乎把注意力放在工作上,下班了还是在工作。
第二种,压力型。担心出差错,干脆再呆一会儿,确保万无一失。他们往往具有明显的焦虑特质,但精神紧张,效率反而降低。
第三种,逃避型。比如避开下班高峰,或者避开家庭矛盾等。
来源:
工人日报
作者:
编辑:
朱琴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