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闻“一号文件”聚焦农田水利建设 连续第八年关注“三农”问题
2011年1月10日 08:39
据报道,近期将出台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将首次聚焦水利建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这一硬指标。此外还包括,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
这将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八年关注“三农”问题。农田水利建设被置于如此重要的位置,既凸显了水利建设的战略地位,也是现阶段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必然要求。
去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受灾人口多达5000多万,其中,云南大部分地区旱灾等级升至百年一遇,贵州等地旱情也是80年一遇。与此同时,长江、淮河、黄河、辽河、松花江、海河等流域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元。有关部门在组织抢险救灾过程中发现,近几年旱涝灾害频发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水利建设尤其是农村地区小水利建设长期欠账。
据《瞭望》新闻周刊报道,目前我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大多兴修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很多灌区工程老化失修,灌不进、排不出的问题十分突出。水利部部长陈雷曾用“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浑身是病,难以为继”来形容这些灌区工程的现状,这些本该发挥重要作用的水利设施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过低,成了抗旱排涝工作的“短板”。
农田水利建设欠账的制度性“病灶”在于资金投入不足。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显示,水利基建投资占GDP总量的最佳投资比重应为0.79%到0.84%。然而水利部的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09年,中国水利建设基础投资分别为945亿元、1088亿元、1894亿元,平均只占GDP的0.435%。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原本严重短缺的资金投入,还大量流向了大江大河治理和兴修水电站等有效益的工程,更使得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出现巨大亏空。
如果根据“一号文件”精神,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特别是真正落实“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这一硬指标,意味着将有大量的财政资金为农田水利建设保驾护航。毕竟,以2010年全国高达2.7万亿的土地出让金总额为参照,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土地出让金将高达2700亿元。
不过,在殷切期待政策扶持缓解水利建设困局的同时,我们对农田水利建设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不可小觑。水利部部长陈雷在去年12月召开的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中称,水利建设可能成为继高铁之后,决策层重点关照的下一场“投资盛宴”,这可能意味着很多水利工程或将大肆借机上马,再次挤占中小水利和病险水库的兴修。同样,一些地方政府惯用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可能将这个“10%”变相用于开发滨湖公园和兴建类似水利培训中心之类的楼堂馆所。
因此,要想借助政策之力“治水”,不辜负百姓的期待,有关部门还必须在项目审批、资金监管以及问责等方面做好完备的配套工作,真正让“好钢用在刀刃上”。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编辑:
张兆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