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5名重度残疾人乐享“阳光” 集中托(安)养福泽25.5万名残疾人
2010年12月15日 07:05
镜头一:尽管正常上班时间是8时,但每天早上7时许,残疾人专职委员周玉瑛都会准时出现在南湖街道小康家园。“不少智障工友很喜欢这里,经常提前来上班,所以要早点来开门!”周玉瑛笑着说。
南湖街道小康家园地处一个不起眼的小区,但从去年以来,已有100多批来自各省市的残联来此取经。明亮的灯光下,23名工人正在聚精会神地组装天线,简单的工序在个别智障者手中显得有点复杂。捺不下性子的小吴想上街玩,但一想到这份工作每月能给他带来近千元收入,便又乖乖地坐了下来。
街道残联理事长沈军告诉记者,根据每名残疾人的情况,在完成一定工作量后,中心专业医生会给他们进行康复训练。“以前孩子整天跑在外头,我时常怕他惹事、被人欺负。现在孩子不仅可以免费接受康复治疗,还能像正常职工一样缴‘三金’、拿工资。”新兴街道满头白发的老吴欣慰地表示。
镜头二:16岁的脑瘫少年高洋很喜欢笑,尽管这个动作每次做起来都有点难度。在秀洲区新塍托养所,高洋是22名重度残疾人中的一个。目前,全市依托敬老院、福利院等机构建成的残疾人托养所达到了68个。
幽静的环境、高大的树木、明亮的卧室,走进新塍镇重度残疾人托养所,温馨感迎面扑来。院领导告诉记者,这些重度残疾人24小时有人照顾,并可参加适当的康复训练。托养者如果是低保家庭,费用全由政府埋单,困难家庭可减免一半费用。“孩子一直是我们全家的牵挂,在这里有专人照顾他,我们有说不出的高兴……”儿子日常照料的事有了着落,高洋的母亲刘海珍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一组数据显示,今年,嘉兴市对2365名重度残疾人实行机构集中托养、日间照料、居家安养,目前仅市本级已有574名重度残疾人实现托(安)养。对纳入机构集中托养、居家安养和日间照料的重度残疾人,我市实行经费补助,其中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150%以内家庭的贫困重度残疾人,托(安)养服务费由财政全额承担,其他家庭重度残疾人的托(安)养服务费由财政补助一半。
“各级党委、政府对残疾人工作非常重视,这几年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残疾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囊括了不同残疾人群。”市残联理事长陈美英对此颇为感慨。对残疾孩子来说,幼年的抢救性康复训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市从2002年开始开展听力障碍早期干预工作,并成为“十一五”期间全国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试点城市,残障幼儿的早期筛查已纳入儿保门诊,对发现的听力障碍、智力残障、脑瘫、孤独症倾向者,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在兴办市聋儿语训中心的基础上,今年,作为政府实事工程,又开办了市智障幼儿教育中心和智障成人工疗康复中心,进行一条龙的教育、就业、康复训练。
2008年,市委、市政府把省里提出的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作为民生工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后又出台了《关于实施助残扶残民生工程意见》。《意见》提出,3年内,全市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贫困残疾人的助明、助听、助行康复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对生活不能自理、残疾等级为一级的智力、肢体残疾人,精神残疾人(病情稳定者)和重度多重残疾人,逐步实施集中托养、居家安养和日间照料。各县(市、区)也纷纷出台助残扶残民生工程实施意见,在财政等方面给予保障,其中,秀洲区还被列为省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试点区。集中托(安)养为全市25.5万名残疾人带来了福音。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杨秀娟 通讯员 尚勇华
编辑:
吴怡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