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泽文化人华建平的嘉兴文化情
2010年12月9日 08:20
华建平,一个与嘉兴隔水相望的盛泽人,多年来一直关心着嘉兴的历史文化,并为之收藏,为之研究,为之倾情,实为难得,令人感动。
在初冬阳光融融的一个下午,笔者慕名拜访了这位当年吴江商界的知名人士,如今是吴江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的华建平先生。面对嘉兴人的来访,已是六十开外的华先生,特意把平时深藏在银行保险箱里的嘉兴历史文化名人朱彝尊和吕留良有关的几方古砚,取来一件件让我们细细品读。
这两位名人的遗物,在嘉兴本地已很是罕见,而在盛泽这位爱好收藏的文化人手里,却好好地收藏着,实在令我们喜出望外。
朱彝尊的两方砚台,一为风字砚,背面有朱彝尊自己题写的铭文,从砚台的铭文及品相上来看,大约是朱彝尊当年自用的爱物。风字砚铭文中有“动万物莫若风,我行四方惟汝从”之句,透着朱氏对此砚爱不释手、不离不弃的深情。不管时世如何变化,唯有这方砚台,永远跟随他走四方。在旧时,一个文人最不能少的自然是文房四宝了,而砚台是最不可随便将就的。另一方端砚有朱氏所题铭文,其中有“叩之小鸣大鸣”之句,落款是:“彝尊为紫田铭。”此砚台的主人应该是清代的紫田先生(即海盐画家张云鹤,字紫田,号抱山),朱彝尊专为紫田题写铭文。
说到这两方古砚的收藏经历,还真是有许多曲折的故事。偶然有一天,华先生在走访朋友时,看见人家在谈交易,买者因嫌贵不肯多出一百元钱而弃砚而走,他一见是嘉兴朱彝尊的砚台,便毫不犹疑地把当时家中并不多的钱,全部拿出来,买下了古砚。当时要不是他收下,这件宝贝可能就流失海外了。
吕留良的那方端砚称井田砚,极有特色。砚呈长方形,长15.5厘米,宽10.3厘米,高3厘米,材质为端石,背面有一眼,为上佳石品,砚面作井字纹,最有特色的是砚池都施以直线,呈三角形,造型刚断简洁,观之有凛然之气,果然是一方精绝古砚。
华先生说,这方砚台是偶然间收到的,20多年前,他看到这方砚台时,并不知道是吕留良刻的,只觉得这砚台的气度、铭文不凡,被吸引住了,于是,倾囊买下,当时大概花了一个半月的工资。买回来后,因一时手头没有资料,无法作完整的考证。顺着铭文落款有“留良识”三个字,20多年来,他一直留意与吕留良有关的资料,阅读了相关的书籍,最后将铭文作了完整的考证。铭文曰:“此与鼓峰团砚同作,团砚归方公,毁于火。乙卯春,方公过东庄,出此赠之,以志夙昔。留良识。”
经华先生考证,吕留良曾为好友鼓峰(高旦中)作团砚,这个井田砚,作于同一时候(即康熙四年),时吕留良三十七岁。旦中死后团砚归方公(方公即魏尚策,与高旦中同为吕留良亲家),但在一场大火中失去了。乙卯春(康熙十四年),方公到东庄探望留良,言及往事,不胜歔欷,留良于是取出自用之井田砚,题铭相赠,以纪念当年彼此的友情。我们小心翼翼地抚摸着这井田砚,感慨万端。小小一方砚,原来有这样曲折的情感经历。最令人感动的是,华先生自从收到了吕留良这方井田砚后,就与吕留良结上了缘,他开始关注吕留良,研究吕留良,倾心吕留良,写作有关吕留良斫砚的研究文章,俨然成为吕氏的异代知音。
从无意间收藏砚台到研究砚台,研究与砚台相关的嘉兴人文历史,这些年来,华先生一直关注嘉兴历史文化资料的搜集与研究,由此成为一个嘉兴通。这些年来,他收藏了许多嘉兴的历史文化名人的遗墨物件,从砚台到书画,有许多都是嘉兴本地看不到的宝贝。那天我们在他家院落墙脚边,看到有一块出自嘉兴的石碑,静静地躺在阳光下,这是华先生一次路过某地,在路边古玩摊发现的石碑,一看是嘉兴的,他就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
华建平先生喜欢读书、画画、写字和收藏,尤其他的书法,在吴江市书画界极有名,连现在定居在吴江的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都为收藏了他的墨宝而高兴。
嘉兴与盛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有这样一位盛泽文化人,默默地收藏、研究着嘉兴的历史文化,是嘉兴、盛泽两地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通讯员 徐玲芬
编辑:
朱琴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