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的党政干部受访者达45.1%;公司白领受访者达57.8%;知识分子受访者达55.4%;而网络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的网民高达七成。
强和弱,本来就是一对相对的概念,所谓“弱势群体”就是个弹性很大的词。但当党政干部、公司白领等通常意义上的“精英阶层”,也声称自己是弱势群体时,还是形成了不小的震动。毕竟,相对于农民工、下岗工人等传统意义上的底层弱势群体,他们在收入、社会地位等方面,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不足和边缘化,难怪被质疑为“无病呻吟”。
从调查来看,党政干部自认为的弱势,主要来源于官场竞争、严厉的问责制度和强大的网络监督。也就是说,除了官场竞争这种所有人普遍感受到的职场压力外,干部自以为的“弱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问责和监督导致的权力受到制约。权力无法像惯常以为的那样,成为达成个体意愿的工具,甚至于还要为乱作为和不作为付出成本,那权力的拥有者自然就由受掣肘而觉得受委屈。再加上不时出现的权力滥作为导致的尖锐官民对立,当这些滥作为行为受到社会监督谴责时,官员自然就觉得“弱势”。
一些干部的“弱势”感,缘自权力受到监督的不习惯,但这样的“弱势”又恰恰是法治社会发展的必然。因为这意味着,公民的监督正越来越发挥效力,权力也正在越来越多地被置于阳光下。而有了这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才有了实现的基础。
可是,相当一部分干部对强势的留恋,并没有因公民社会的兴起而消失。就在2009年,时任广东省人大代表、深圳市长许宗衡在广东两会上曾说:“政府不能一遇到问题就表现出软弱,深圳市政府就是要表现出强势,这是一点不含糊的。”这样的心声,在哭诉自己“弱势”的党政干部中,并非个别。也正因为想要扭转弱势局面,打造“强势政府”,一些地方职能部门才会在拆迁等问题上,采取过火、过激行为,以致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公民社会将权力关进笼子的趋势,势必与干部对“强势政府”、“强势官员”的留恋产生矛盾,这正是干部“弱势”的根本原因,也提醒我们必须正确区分不同群体对“弱势”的不同感受。
还好,要打造“强势政府”的许宗衡,早已被免职。这也说明,在法治社会,手握权力的官员从来就不该是“强势群体”,因为这样的社会里,公民才是一个国家的主体,该由他们和法律来决定权力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这样的社会,就是需要给官员以压力,而且这压力必须跟公众的诉求有关,不能是来源于如何讨好上级、如何玩转政绩工程、如何攫取自己的利益。
我们当然不能将所有干部都视为潜在的权力滥用者,但权力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将它们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这实在是法治社会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各级干部们在工作中、生活中,必须习惯这些事情,习惯于自已的“不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