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教育天地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手写汉字看文化传承:硬笔书法何去何从

2010年11月25日 08:18

  你还记得“庞中华”这个名字吗?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场硬笔书法的全民热潮,是和“庞中华”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无论是求职、公文写作、还是书信往来,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是个人文化修养最直接的体现,由此,庞中华的字帖一度成为当年最畅销的图书。

  时光流转到新世纪,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大量应用为文字信息的存储、传递提供了高效与便捷,与此同时,大众的汉字书写能力却在急剧退化。电子时代的硬笔书法是否仍有存在价值?硬笔书法普及应从何处抓起?“书法”二字离我们是否遥远?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名誉主席庞中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手写汉字不可替代

  “手写汉字的价值首先在于文化的传承。”庞中华指出,“中华文化的核心是汉字,汉字的重要载体即为书法。纵观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经史子集,无不是汉字书写而成;名山大川、高堂庙宇、亭轩楼阁,碑刻、牌匾、对联、题字,文人墨客的足迹无不通过书法来体现。书法不仅实现了汉字的记录功能,更是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庞中华指出,硬笔书法作为中国传统书法在新时代的产物,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写出一手好字无疑是传承文化的一种切实的方式。

  “从硬笔书法的实用性来看,不论时代发展到什么阶段,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场合都离不开它,这是电脑不可替代的。”庞中华指出,一封感谢信、一张明信片、一个字条,或是审阅文件、填写表格、罗列提纲、课堂教学,都要用笔去完成。这有时是出于便捷、礼貌,有时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或缺。“和铅字比起来,手写的汉字是温暖的,亲切的,富有个性的,长于表达的,其中的情感、当时的心情融于一笔一画中,这就是手写汉字的魅力所在。”

硬笔书法应从校园抓起

  从事了30年的硬笔书法普及工作,庞中华意识到,从根本上提高大众书法水平应该从娃娃抓起,由此,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

  “青少年是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黄金时期,如果能够对中小学的书法课程引起重视,书法的传承危机将不复存在。”庞中华指出,书法课程在中小学校园的推广不可避免地受到应试教育的牵制,在确保升学率的首要任务下,书法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当下中小学的书法普及情况只能用参差不齐来概括,各个地方的重视程度差别很大,这直接影响到当地青少年的汉字书写水平。”

  庞中华提到了日本的书法教育,书法在日本是中小学的必修课,甚至作为国民教育写进了宪法。我国在小学开设书法课程虽然已列入“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但具体的实施细则仍需跟进。“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推广有三个要点——师资、教材、课时,目前的最大困难还是师资的缺乏,没有合适的老师,书法课无从教起。”庞中华说,“书法教育应该从师范类院校抓起,不仅要重点培养专职书法课老师,还应要求每一门科目的老师写好字,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编写适合各年龄段孩子的教材、与地方中小学展开教学合作并培养师资、为书法的校园普及四处奔走吁请……庞中华在通过自己的“民间”渠道为书法的传承出力的同时,更希望唤起整个社会对书法教育的关注。

从手写汉字看文化传承:别让书法教育“溜边走” 从手写汉字看文化传承:今天,你还会写字吗?
 [1] [2] 下一页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编辑: 俞佳

 相关稿件
·全民汉字书写水平在下降 汉字书写需拯救
·第二届全国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揭晓
·全国规范汉字书写赛秀洲小学生获一等奖
·展示书写规范汉字教育成果 全国规范汉字书写赛秀洲小学生获一等奖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