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非遗”传承人展示“勒勒车”
2010年11月19日 06:07
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昔日重要的交通工具和必备家当“勒勒车”正在被现代化交通工具取代,逐渐从牧民日常生活中消失。18日,“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之一赛音都楞走进内蒙古博物院,为观众现场讲授“勒勒车”的历史和制作技艺。
勒勒车,又名大辘轳车、罗罗车,因常以牛为动力,也叫蒙古式牛车;其制作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4岁的赛音都楞是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达日罕嘎查的蒙古族牧民。他自童年时代就对勒勒车充满好奇,16岁时便能独立制作。2008年,赛音都楞以近30年的制作经验和精湛技艺被评为内蒙古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勒勒车”通常由桦木制作而成,不用铆钉等铁件。整个车身约长4米,主要由2根车辕、柳木编成的车槽和2个车轮组成。车轮直径1米以上,与牛身高度相当。车辕顶端系上编拧而成的绳状柳条,套于牛脖子上的横木上,以供拉行。
据赛音都楞介绍,十几年前,“勒勒车”仍是蒙古族牧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可以载人、运货。“我随父母搬家时就用了6架勒勒车,从前往后依次载着家人、可拆卸的蒙古包、生活用品、用作燃料的牛粪、生活用水和羊圈栅栏。”赛音都楞说。
近年来,尽管“勒勒车”逐渐淡出牧民生活,但许多旅游景点和博物馆仍热情地邀请赛音都楞制作勒勒车及其缩微模型。18日,赛音都楞把自己在观众面前亲手制作的“勒勒车”缩微模型捐给了内蒙古博物馆,他希望有更多人能看到勒勒车的原貌,更直观地了解蒙古族历史文化。“我已经收了几个徒弟,想等自己的小侄子白力嘎长大一些,把制作技艺传授给他。”赛音都楞说。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于嘉 邓华
编辑:
朱琴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