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教育天地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清华学堂遭遇火灾 “这把火烧得心痛”

2010年11月15日 08:23

修缮前的清华学堂,图示部分在此次火灾中幸免于难。李坚摄

事件回放

凌晨失火,受损800平方米

11月13日凌晨2时,某网站微博上发出一条消息:清华大学百年建筑、学校标志性建筑之一——清华学堂,于凌晨发生火灾。

随后,清华大学在该校网站发布通报证实了这一消息,并称火灾过火面积800平方米左右,无人员伤亡,未对主体结构构成影响。火灾原因和损失情况正在调查之中。

很快,“清华学堂”失火的消息传遍了京城。为什么会起火?这座清华校园中的标志性建筑,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损毁情况如何?带着疑问,记者于11月13日下午来到火灾现场。

现场目击

“清华学堂”仍清晰可辨

清华学堂位于清华大学二校门北侧,上下两层均为砖木结构,俯瞰呈“凹”字形。为迎接百年校庆,清华学堂今年8月开始进行修缮,施工单位为北京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施工面积4700平方米。

13日下午4时,当记者来到清华大学大礼堂前的草坪时,发现学堂四周被新建起的围挡围起,并拉起了封锁线,保安人员在附近巡逻。学生和参观者被禁止靠近,只得在日晷前向学堂方向观望。一些游客和学生拿起相机拍照,均被保安劝止。

由于原本正在修缮施工期,大楼外搭建着脚手架,通体蒙着绿色网格布。学堂西北侧楼顶悬挂的“履行消防安全职责,规范消防安全管理”的大幅标语,很是醒目。透过网格布,可以看到西侧的灰色楼体外表较为完好,悬在正门口的“清华学堂”四个字仍清晰可辨,未见明显的过火迹象。

虽然楼体被网格布覆盖,但仍能清楚地看到大楼东部的部分房顶已被烧塌。砖墙外体未倒塌,但从一些缝隙中可以看到灰色的建筑主体和里面炭黑色的木结构,一些未被烧毁、断裂的木结构透过脚手架,一半耷拉在外面。搭建外围的水泥基底,也有不少地方残留着火烧过后的焦黄。站在学堂周围并没有闻到刺鼻的焦灼味,只有淡淡的烟味。

师生反应

无不痛心和惋惜

除了一些游客,在清华学堂前驻足的,更多的是清华师生。不少学生告诉记者,“真有些不相信,百年的老学堂,清华大学的象征建筑,怎么会起火呢?”更有一些同学立马赶来学堂,想亲眼求证。

就在记者到达现场大约10分钟后,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等领导已经迫不及待地进入了封锁区绕至烧毁最为严重的东侧察看。一位老教工无比惋惜:“这是清华大学最早的教室,是清华精神的源起。每个清华人,无论老少,有哪个不对这个地方有着或深或浅的感情。”

另一位教师说:“我进校的时候这里已经改成学生报到注册的地方了。里面的楼梯和地板都是木头的,走起来吱吱呀呀地直响。虽然老旧,可古朴的很有味道。现在遇火灾,真是可惜了。”

一位清华大学学生在博客里写道:“清华学堂那稀稀拉拉的绘图课桌,那吱吱呀呀的楼梯地板,那若隐若现的古旧霉味,一切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回忆和青春的记忆。而如今一把大火烧毁了清华学堂的建筑,烧得真心痛。”

明年4月,清华大学将迎来100周年校庆。伴着清华园一同诞生的清华学堂,作为“清华第一楼”,其历史意义无疑格外重要。

最新进展

主体结构未受影响

根据清华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发生火灾的是清华学堂东南角的一部分,清华学堂的主体结构和主要立面未受影响,主要入口也完好无损。此次火灾中,始建于1911年的清华学堂一期工程幸免于难,过火部分属于清华学堂二期建筑。

这次火灾涉及的清华学堂修缮工程是由北京三建承建的,是在施工期间发生的火灾。据悉,清华大学要求北京三建按照修缮合同要求继续完成修缮工程,明年4月交付使用。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赵婀娜 刘思思    编辑: 俞佳

 相关稿件
·洪合镇中心小学召开争创健康促进学校动员会
·秀洲现代实验学校学生参观秀洲消防大队
·洪兴实验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教育系列活动
·中印大学校长论坛开幕 建立双边教育机制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