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同城,不能同一 沿线城市间原本就存在产业结构趋同现象
2010年10月27日 08:11
昨天上午,沪杭高铁第一列高速动车驶入嘉兴南站。350公里时速,如一道白色闪电,向我们宣告:“同城时代”来了!
正当我们为“长三角人”的新身份窃喜之时,又惊讶地发现,京沪、沪杭、沪宁等已通车或在建的高铁项目沿线城市,大多先知先觉,早早拿出了高铁时代的规划蓝图。高铁新区,总部经济,当“融入某某城市圈”成为高铁沿线各地方政府文件中的高频词汇时,我们骤然发现,“同城期待”之下,不同城市的“同城规划”竟有如此多的重合之处。
不可否认,作为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地面交通工具,高铁一旦在某个或某几个区域形成网络,势必给沿线城市的发展定位、产业结构、交通建设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是,同城效应同样会引发不同能级城市间的离心效应、过道效应和虹吸效应,加剧竞争和分化。
百年同城梦,今朝一夕成。机遇近在咫尺,同城方阵中谁是真英雄,谁又能自得风流,或许早在高铁贴地而过的时刻就预设了答案。于是,高铁沿线无论是快速崛起的新兴城市,还是壮心不已的老牌城市,纷纷将眼光投向了一些热门产业,在“高层次”上出现一定程度的趋同现象,而城市之间的互补性却在争先恐后的“高铁经济”规划中被忽略。
就嘉兴而言,处于沪杭两大长三角显贵之间,高铁可能引发的效益显而易见,小到交通便捷、区域同城,大到要素集聚、产业提升、城乡协调发展。但是,沪杭高铁沿线城市间原本就存在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如果“同城时代”的发展规划继续“同一”,恐怕我们难逃同质竞争怪圈,又将面临被周边城市吸走精气的危险。
所以,高铁时代,可以同城,不能同一。和而不同、做出特色、做足特点才是城市发展之道。嘉兴能级、品质不及沪杭,但完全可以利用长三角半小时生活圈的天然地缘优势,借助高铁通车机遇错位发展。具体而言,可以突出历史名人、自然景观、江南水乡等嘉兴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素质,以低碳新城和水乡绿城的品牌形象与周边城市形成错位,突出价值。我们一直有一个江南水乡田园城市的梦想,若能一以贯之,主动承接一线城市的溢出效应,又充分保留自身的城市特色,形成不可替代的优势,应该会在同城时代走出一条宽阔的道路来。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编辑:
张兆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