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杏生
2010年10月14日 07:51
首届“画乡骄子”候选人推荐表
姓名
|
唐杏生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53.9
|
政治面貌
|
|
岗位与职务
|
|
工作单位
|
|
家庭住址
|
秀洲区油车港镇上睦村
|
联系方式
|
|
个人曾获荣誉、奖励
|
|
主要
事迹
概述
(先进事迹材料附后,字数1000字左右)
|
|
推荐意见
|
盖 章
年 月 日
|
在崎岖的道路上奋斗
——记油车港镇上睦村残疾人唐杏生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秀洲区油车港镇上睦村的“半岛农庄”内一派喜气洋洋,秀洲区半岛助残扶贫基地在这里建立了!年近六十的“庄主”唐杏生拖着微跛的右腿望着他的“半岛农庄”,眼眶湿润了。这个做过6次大手术,无端失明过两次的残疾人,今天有如此的成就,他深感来之不易!一幕幕往事不禁在唐杏生眼前闪过……
磨难
人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事实也确实如此。40多年前,15岁的唐杏生在一次超负荷的体力劳动中腰椎严重受损,因此落下个残疾的病根。祸不单行,1992年6月,唐杏生又因车祸,已患残疾的右腿被撞成粉碎性骨折,在嘉兴第一医院、上海中山医院里唐杏生被抢救了6天。 1994年11月又进行手术,住院3年多,先后做了6次手术。最后,唐杏生的腿虽然是保住了,但右腿明显比左腿短了5厘米,除行动不便外,还要终年忍受疼痛煎熬。他的视力也因车祸受到影响,目前一只眼睛的视力仅有0.01。唐杏生说:“当时我心里真是凉透了,连死的念头都有,想想我活在世上怎么那么难啊?真的,那次车祸对我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性格倔强的唐杏生还是挺了过来,勇敢地面对现实。1995年的某一天,因药物副作用,他的视网膜突然脱落了,一夜之间什么都看不见。“我当时想,既然我已经是个残疾人了,就没什么好怕的了。”唐杏生一边治疗,一边打理着工厂,一年后复明的他又开了喷水织机厂。在以后的几年中,唐杏生又失明过一次,还一直被右腿的疼痛折磨。
拚搏
然而,唐杏生并没有被病痛的折磨压趴下,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他边治病边创业求生存,在崎岖道路上,艰难地奋斗着。早在1983年,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春风,吹暖了他的心。唐杏生没向政府伸手,而是和村里的4名村民一起,合伙开起了一家服装厂,生产的服装销往全国各地。可是由于经验不足,服装厂在经营中被人骗走了一大批服装。从此,服装厂一蹶不振,因而到了1985年就解体了。但唐杏生没有气馁,接着又大胆地向朋友借了一笔钱作为资本,和妻子一起开起了家庭作坊,专为当时的嘉丝联、富兴公司、毛纺厂、绢纺厂、嘉兴丝绸公司等烫制塑料包装袋,从而迈出了创业的新步伐。当时一些服装企业十分需要适合服装包装的斜角挂衣袋,而这种斜角挂衣袋由于工艺较为复杂,一般的包装袋生产企业不愿意生产。唐杏生却知难而进,经过3个昼夜的奋战,攻克了弧形烫制难关,终于将斜角挂衣袋用手工试制成功,而且生产出来的每一批斜角挂衣包装袋,质量过关、价廉物美,因此在市场上赢得了极好的声誉,受到了客户的称赞。为此,嘉兴市丝绸公司还特意把唐杏生的家庭作坊纳入了服装护衣套制作定点单位。由于业务量的不断增大,1989年,唐杏生的小作坊发展成了小企业,并逐年增添先进工艺设备,招聘了20多名工人。1991年又与美国的一个客商签协生产环保塑料袋。但后因某些原因,停止生产环保塑料袋,改为开经车厂。因自己行动不便,办了一年企业,亏损一万多元,就把设备卖掉。1996年又购置了6台喷水织机,但由于自己的腿有毛病,喷水车间湿气重,脚痛得不得了,自己既要织绸又要做“保健工”,无奈又放弃了这个行当。1993年唐杏生又盖起了新厂房创办包装塑料厂,这才使他的创业有了新的转机,年产值在180万元左右,最高时达200万元,每年上交税款10余万元。
帮困
唐杏生家最艰苦的时候,他曾经靠别人施舍的白粥、油条延续生命,而如今已是小有名气的企业家。严重车祸、6次手术,让他成了肢体三级残疾的人,但他已帮助300多名病人四处求医就诊。生活对他来说充满了跌宕起伏,曾经的磨难没有让他趴下,给予他的只有帮助别人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念。
四处奔波的看病经历让他深知看病的艰难,他发现身边许多人想到大城市看病,但时常面临各种困难。于是他通过自己在上海医院工作的医生朋友,为这些病人牵线搭桥,亲自送他们去医院,为他们办手续,动手术时还在旁陪护。
2007年上半年,油车港镇马厍村杨家埭的一位叫吴福祥的村民,因交通事故致残,两手臂无法动弹,生活不能自理。吴福祥曾在嘉兴动过三次手术,但仍无好转,家里人急得团团转。唐杏生得知这一消息后,凭着自己接受过6次大手术的诊治经历和结识过多个有名望的专家医生,人头熟,联系方便,主动为残疾兄弟吴福祥“牵线搭桥”,去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联系,并请该医院骨科显微外科沈勤娟教授执刀,经过精心治疗,现在两臂已能活动,生活自理问题得到了解决。
西湖村一位无法直立行走、只能以拐代步的小儿麻痹症患者徐秀根,看看别人都能疾步行走,想想自己行动不便,时时暗底掉泪,饱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痛苦。家人曾带过徐秀根去上海求医,说是须动两次手术,要5万元医疗费。一听手术费如此昂贵,家里人都吓呆了,只好放弃治疗。唐杏生主动找上门去,陪徐秀根去上海中山医院,请每年250病例手术无一失败的名医沈勤娟教授,为徐秀根做骨科显微手术,目前徐秀根已能行走自如。由于残疾人陪同残疾人远征求医的事迹感动了医院,医药费只花去7600余元。
油车港镇有一个姓沈的男子,60岁,一次在马路上与朋友作“死亡告别”,医生诊断他的4只腰椎都碎掉了,自称所有医院都去过了,目前大小便也失禁了,向朋友诉说接下去可能要瘫痪了,以后只有自杀这条路可走。今天在这里碰到可能是最后见面了。这话,正巧被路过的唐杏生听到了,他就主动问他:“你还想去看病吗?”这男子自然回答想去看病,就是不知道到哪个医院。唐杏生就告诉他回家后马上叫家人把“片子”送来,想办法送到上海给医生看一看。上海的医生一看“片子”说还有救。这名姓沈的病人经过上海医生半个月的手术治疗,花去了8万多元,目前身体得到康复,已经正常工作生活了。
本村有一妇女叫莫小妹,经常头痛,医生诊断病人脑里生了一个肿瘤,直径9公分,嘉兴某医院诊断无救了。当时这户人家家庭贫困,还有一个幼小的儿子。唐杏生知道后,就与上海医院取得了联系,但一检查,该病人已生了5个肿瘤,医生说得马上动手术,不然有生命危险。当得知病人一下子无法支付八万多元手术费时,医生迟疑了。唐杏生就主动担保,在协议书上签了字,使该病人及时得到手术治疗。最后结算时实际花去了5万多元钱,就把莫小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目前她已正常上班了。
在“金钱至上”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一个健康人也未必能做到这一点,而两腿长短相差5厘米,视力仅有0.01的唐杏生却做到了。他行走不便,却有“同病相怜,构建和谐”的热情,他视力模糊,却有“为善最乐,共塑愿景”的善心。
唐杏生多次为其他残疾兄弟介绍医院,联系治疗,从来分文不取,来去车旅费用全都自掏腰包。一个残疾人,心里却时时装着残疾兄弟,想他人之想,急他人之急,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呢?唐杏生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可以作为最好的诠释,那就是“残疾人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他们难受,我也难受,他们开心,我也开心!”
据唐杏生说, 10多年来,从嘉兴到上海看病往返的路我已经不知道走过多少回了。现在平均每个星期他都要陪不同的病人去一次上海。但对于路上的花费和付出的时间、精力他一概不提。“只要能帮到别人,这些付出都算不了什么。”
由近及远,从同村的到市区的,从认识的到不认识的,已不知不觉间他已帮助了300多名病人。
转型
创业路上的坎坷,让唐杏生深深感悟到市场竞争如此激烈,如果光是将眼光盯在包装塑料产品上,难免会经不住风浪。2007年,连续3年的有关文件精神再一次打动了唐杏生创业之心何不在农业上再求得发展呢?意志坚强的唐杏生,又将目光盯在家乡大片被闲置的农田上,由此萌发起发展效益农业的念头。2007年,他毅然投入100万元,承包了300亩土地,开始悉心经营高效农业,创办了他的“半岛农庄”。他在农庄里种植30亩大棚草莓、70亩葡萄、10亩玉米、10亩南瓜,其他种植西瓜、梨子、桃子等经济作物。他还充分利用土地养鸡、养鸭。唐杏生满怀信心地说:“不出5年,我的效益农业年收益可突破30万元!”。
无独有偶,残疾人好象始终与唐杏生有缘。唐杏生在开发“半岛农庄”时,一位外地来“半岛农庄”做工的农民把一名在嘉兴流浪汉介绍给唐杏生,这名流浪汉大约在30多岁,是名弱智,他不知道自己姓名,也不知道自己从何处来,该农民请求唐杏生让他在“半岛农庄”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让他有一条生路。唐杏生安顿好这名“不速之客”,给他安排了住处,安排他做些喂鸡等简单的活儿,又通过派出所寻找其家人。经过一年的查找,终于在江西某地找到了他的家,他的家人感激涕零。原来这名弱智姓吴,已出走9年,家人以为他不在人世了,连户口也注销了。这名弱智在家待了两天,第三天一定要回农庄。他的两个哥哥只好把他送回“半岛农庄”。
唐杏生有了自己的创业基地后,又想到了其他的残疾人朋友。他招收了本镇8名残疾人到他的农庄里干活,经过培训后,根据残疾人各自的特长,从事不同种养项目的日常看护,除草治虫、施肥喂食、修枝剪叶等工作。“半岛农庄”统一为他们购买养老保险,给予每月不低于嘉兴市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保障,使残疾人摆脱贫困。上级残联部门获知他的做法后,表示极力的支持,把唐杏生的“半岛农庄”定为“秀洲区半岛助残扶贫基地”。在半岛助残扶贫基地工作的残疾人60岁的唐有根说:“唐杏生叫我们在农庄里做简单的活,我主要是喂鸡,很轻便,这样我的生活问题就解决了,唐杏生真是为我们残疾人着想。”另外,唐杏生准备把农庄建成为种植、养殖、观光休闲一体的生态农业基地,他表示“农庄今后还将逐步开展其他带动残疾人的种养项目,以解决更多残疾人的生活问题”。
来源:
秀洲新闻网
作者:
编辑:
张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