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华
2010年10月14日 10:58
首届“画乡骄子”候选人推荐表
姓名
|
张小华
|
性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80.1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
岗位与职务
|
办公室主任
|
工作单位
|
秀洲区文化馆
|
个人曾获荣誉、奖励
|
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区教文体系统“先进工作者”;
2008年被嘉兴市政府评为“非遗普查先进个人”,2009年被浙江省文化厅评为“非遗普查先进个人”。
|
主要事迹(先进事迹材料附后,字数1000字左右)
|
在文化馆工作期间,从事群文理论调研,非遗普查保护、《秀洲文化报》编辑、信息报道等各类文字工作,在做好办公室后勤工作的同时,通过秀洲教育网及《嘉兴日报》等媒体多方位多角度宣传秀洲文化。积极参与策划组织中国农民画艺术节等各类大小型群文活动,为秀洲群文发展积极奋斗。撰写论文《花灯笼鼓闹元宵一镇一品显特色》、《面向农民以人为本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和谐文化促进新农民全面发展》等在全国城乡特色文化论坛、全国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论坛、全国乡镇文化建设征文等论坛上分获二、三等奖。
|
推荐意见
|
盖 章
年 月 日
|
平凡的岗位出色的工作
——秀洲区文化馆张小华事迹介绍
张小华,女,中级馆员,2006年11月通过单位招考,走进区文化馆,在文化馆办公室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积极参与组织策划各类群文活动,尽自己的力量宣传文化、思考文化,为秀洲群文发展作着自己的努力。
一、透过文字宣传文化。
在文化馆办公室,张小华一边接电话一边做着记录,时而又在电脑上发送邮件,忙碌是她的工作常态。各类各级文件,大小总结思路方案,通讯稿、讲话稿、主持稿,后勤接待、上下联系、档案整理、文化报编辑、非遗保护等等各类工作使得她像陀螺一样旋转,而文字工作又永无止境,她每年撰写各类文字材料20万字以上。
在工作中,张小华发现文化馆其他部室的专业老师经常性地排练、辅导,出作品很有成绩,但外界对文化馆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有什么效果却很少了解,于是她就拿起笔进行宣传报道,她要让群众通过信息了解秀洲群文,关注群文发展。而此时,局秀洲教育网也适时开通信息平台,于是她通过网络,将文化馆的工作动态、工作成效、工作方法等不间断地上传。在这个过程中,她悉心向《嘉兴日报》、《南湖晚报》等媒体记者朋友请教如何更好地撰写信息。《金秋季节捷报频传》、《秀洲农民画多维发展》、《秀洲企业文化星火燎原》等等一篇篇真实信息不断上报,不断宣传秀洲的文化工作,推动秀洲文化发展。为此,她经常随身带个相机,只要馆里有活动都随时拍摄、记录,为了报道真实、生动,她又跟随文化馆各条线加班加点。据不完全统计,张小华在秀洲教育网上投发的信息近200条,在《嘉兴日报》、《南湖晚报》等媒体投发近30篇。同时编辑综合性信息刊物《秀洲文化报》17期。
二、透过调研探索文化
相比张小华与同事等一起组织参与策划“新农村嘉年华”、中国农民画艺术节等各类大小群文活动,有亮点地宣传报道,群文理论调研则需要她自己一个人静下来心,留心、留意,多方收集资料,摸索思考。在进文化馆之后,她不断思考,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撰写理论调研报告,取得了成绩。论文《面向农民以人为本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在全国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论坛中获全国三等奖;论文《花灯笼鼓闹元宵一镇一品显特色》在全国城乡特色文化论坛中获二等奖;论文《和谐文化促进新农民全面发展》在全国乡镇文化建设中获全国三等奖;论文《秀洲区实施“三大农民文化提升工程的实践与思考》获浙江省第十届公共文化论坛二等奖;调查报告《妙手生“花”的剪纸人生》入选《守望与传承》出版。2010年又关注档案研究撰写《秀洲群文档案管理》论文获省文化厅档案理论研究论文比赛三等奖。在两新工程下思考非遗发展,撰写调查报告《两新工程下秀洲非遗发展浅思》获市文化局非遗征文三等奖。
三、透过非遗保护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保护形势不容乐观。2008年张小华全程参与非遗普查,历史大半年,冒着酷暑深入乡镇农村,走访老人,排摸线索,填写项目表格,撰写非遗工作总结,做好汇编工作,最终形成14本秀洲非遗普查汇编本,较好地梳理了秀洲非遗资源,为后期保护、申报名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后她又继续做好每年的项目申报、传承人申报等工作,在保护中发展秀洲文化。
文化馆办公室是一个平凡的岗位,其工作注定是琐碎而平凡的,但张小华通过自己的努力,默默地奉献,在平凡的岗位闪耀着点点光辉。
来源:
秀洲新闻网
作者:
编辑:
俞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