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思想的力量——上海世博会魅力盘点 人类文明发展与交融创造奇迹

2010年10月9日 06:53

 中国在与世界交流互动中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弱走向富强,上海世博会构筑了中外平等交流的新舞台

  1851年,英国伦敦。中国商人徐荣村以其经营的“荣记湖丝”参加首届世界博览会并获金银大奖,成为中国参加世博会第一人,开启了中国与世博会交往的历史。

  159年间,中国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全方位对外开放,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当今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已经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当二胡、古筝、笛子等中国传统乐器演奏起波兰作曲家肖邦的钢琴曲,当日本的古歌和中国的昆曲唱起同一首歌,当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美猴王”形象出现在捷克馆的屏幕上……上海世博会就成了中国与世界交流互动的巨大舞台。

  世博园中,不少外国场馆不约而同将“中国元素”融入自身设计,成为世博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刻意追求抑或偶然为之,世博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这一幕,凸显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已经非比往昔。

  走近外形抽象且不规则的波兰馆,随处可见类似中国民间剪纸的镂空花纹。主展厅大屏幕上,游动着一条名叫“波龙”的三维立体龙形动物,它不仅形似中国龙,更说得一口流利中文,不时邀请观众与其对话和拍照。

  波兰馆总代表斯拉沃米尔·麦曼说,为拉近中国人对波兰的距离,波兰馆选取了在波兰也历史悠久的剪纸艺术为设计灵感,而这恰恰与中国的剪纸传统相通。“我们希望传递一个信息:波兰欢迎同中国的合作,我们已准备好,并渴望成为中国企业进入欧洲的门户。”

  “理解、沟通、欢聚、合作”是世博会的理念。秉承这一理念,上海世博会尊重所有的参展方,让世博会成为全球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平等交流的大舞台。

  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这是中国外交的一贯主张。这一主张在上海世博会上得到了最好的实践——

  不论国家大小、场馆面积多寡,每个国家一律拥有15个贵宾名额;

  按照中国政府的承诺和有关规定,在世博会组织者的援助下,非洲国家首次在世博会上集体亮相。占地2.6万平方米、相当于三个半标准足球场的非洲联合馆汇集了42个非洲国家和非洲联盟,以其丰富的展示内容,成为上海世博会最具人气的展馆之一。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完全散去,深化同经济强劲发展的中国合作,成为许多国家的共同愿望。上海世博会搭建了合作的桥梁。

  欧盟打破惯例,首次在欧洲以外的地方参加世博会。欧盟驻华大使赛日·安博说,上海世博会为拓展欧盟在中国的公共外交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机遇,欧盟希望通过世博会的平台进一步增进中国人民对欧洲的了解,加强与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

  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增长势头迅猛,中国企业家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关注的重点。在加勒比联合馆,巴哈马在展馆内突出位置列出了投资该国的十大原因。

  巴哈马馆馆长普里斯科说,上海世博会是发展中国家的骄傲,巴哈马希望在展示本国文化的同时,更多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王逸舟认为,上海世博会规模宏大,中国既可以向世界更好地展示自身的形象和成就,也能极大地促进国际交往,是多边合作和友好交往的一个广阔舞台。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记者车玉明、韩洁    编辑: 吴怡之

 相关稿件
·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在杭举行路甬祥赵洪祝姜伟新吕祖善韩正等出席
·“华美乐章”进入黄金会期 世博压轴大戏更精彩 五大看点等你来
·上海世博会:生动实践科学发展的样本
·【特别关注】普天同庆中国日五洲欢聚世博园 中国馆日仪式隆重举行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