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力量——上海世博会魅力盘点 人类文明发展与交融创造奇迹
2010年10月9日 06:53
中国在与世界交流互动中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弱走向富强,上海世博会构筑了中外平等交流的新舞台
1851年,英国伦敦。中国商人徐荣村以其经营的“荣记湖丝”参加首届世界博览会并获金银大奖,成为中国参加世博会第一人,开启了中国与世博会交往的历史。
159年间,中国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全方位对外开放,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当今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已经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当二胡、古筝、笛子等中国传统乐器演奏起波兰作曲家肖邦的钢琴曲,当日本的古歌和中国的昆曲唱起同一首歌,当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美猴王”形象出现在捷克馆的屏幕上……上海世博会就成了中国与世界交流互动的巨大舞台。
世博园中,不少外国场馆不约而同将“中国元素”融入自身设计,成为世博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刻意追求抑或偶然为之,世博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这一幕,凸显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已经非比往昔。
走近外形抽象且不规则的波兰馆,随处可见类似中国民间剪纸的镂空花纹。主展厅大屏幕上,游动着一条名叫“波龙”的三维立体龙形动物,它不仅形似中国龙,更说得一口流利中文,不时邀请观众与其对话和拍照。
波兰馆总代表斯拉沃米尔·麦曼说,为拉近中国人对波兰的距离,波兰馆选取了在波兰也历史悠久的剪纸艺术为设计灵感,而这恰恰与中国的剪纸传统相通。“我们希望传递一个信息:波兰欢迎同中国的合作,我们已准备好,并渴望成为中国企业进入欧洲的门户。”
“理解、沟通、欢聚、合作”是世博会的理念。秉承这一理念,上海世博会尊重所有的参展方,让世博会成为全球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平等交流的大舞台。
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这是中国外交的一贯主张。这一主张在上海世博会上得到了最好的实践——
不论国家大小、场馆面积多寡,每个国家一律拥有15个贵宾名额;
按照中国政府的承诺和有关规定,在世博会组织者的援助下,非洲国家首次在世博会上集体亮相。占地2.6万平方米、相当于三个半标准足球场的非洲联合馆汇集了42个非洲国家和非洲联盟,以其丰富的展示内容,成为上海世博会最具人气的展馆之一。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完全散去,深化同经济强劲发展的中国合作,成为许多国家的共同愿望。上海世博会搭建了合作的桥梁。
欧盟打破惯例,首次在欧洲以外的地方参加世博会。欧盟驻华大使赛日·安博说,上海世博会为拓展欧盟在中国的公共外交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机遇,欧盟希望通过世博会的平台进一步增进中国人民对欧洲的了解,加强与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
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增长势头迅猛,中国企业家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关注的重点。在加勒比联合馆,巴哈马在展馆内突出位置列出了投资该国的十大原因。
巴哈马馆馆长普里斯科说,上海世博会是发展中国家的骄傲,巴哈马希望在展示本国文化的同时,更多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王逸舟认为,上海世博会规模宏大,中国既可以向世界更好地展示自身的形象和成就,也能极大地促进国际交往,是多边合作和友好交往的一个广阔舞台。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记者车玉明、韩洁
编辑:
吴怡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