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危机再次发生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不能再打贸易战了
2010年10月3日 08:46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
美国在中国汇率的问题上继续纠缠不休。当年大萧条开始的时候,许多人担心保护主义会抬起它丑恶的头颅。的确,20国集团(G20)领导人承诺,他们已经从大萧条中吸收教训。但是20国集团中有17个国家,在2008年12月举行的首次峰会后的数月就采取了保护主义措施。美国刺激法案中的“购买美国货”条款最受关注。尽管如此,保护主义被抑制着,世界贸易组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发达经济体持续低迷的经济状态有引发新一轮保护主义的危险。例如在美国,6个工人中,至少有一个找不到全职工作。
这些危险都与美国刺激力度的不足有关,这些刺激政策既是为了恢复经济,也着眼于安抚国会议员。随着赤字的飞涨,第二轮的刺激政策似乎不可能,并且随着货币政策发挥到极限,通胀鹰派继续大行其道,国会也几乎不可能给予帮助。因此,保护主义正在抬头。
美国国会授权财政部评估中国是否为“货币操纵国”。虽然奥巴马总统要求财长蒂莫西•盖特纳把报告的发布时间推迟数月,然而这个“货币操纵”概念本身就是有缺陷的。所有的政府都采取会间接或直接影响汇率的行动。无节制的财政赤字会导致货币的疲软,低利率也会如此。在最近的希腊危机发生前,美国得利于低的美元/欧元汇率。那么欧洲人是否应该指控通过美国“操纵”汇率,加大出口,进而损害他们利益呢?
尽管美国政客着眼于对中国的双边贸易逆差——逆差额 一直都很大——真正重要的却是多边平衡。在布什当政时,外界开始要求中国调整汇率,那时中国的多边贸易顺差还很小。然而近年来,中国一直拥有大额的多边贸易顺差。
同样,沙特也有着双边和多边的贸易顺差:美国想要它的石油,而沙特人不怎么想要美国货。即使从绝对价值来看,2008年沙特的多边贸易顺差额为2 120亿美元,使得中国1 750亿美元的顺差额相形见绌。而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上看,沙特阿拉伯的经常账户盈余为国民生产总值的11.5%, 比中国的两倍还多。要不是美国对沙特的军火出口,沙特的贸易盈余远远不只这个数字。
在一个需求总量不足的全球经济中,经常账户盈余是一个麻烦。但事实上,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小于日本和德国叠加的数字;从比例上看,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而德国的比例是5.2%。除了汇率以外,影响一个国家贸易平衡的因素还有很多。一个关键的决定因素是国民储蓄。如果美国人不大幅增加储蓄的话,美国的多边贸易逆差将不能大幅减少;尽管大萧条使居民储蓄有所增加(在那之前,居民储蓄率接近零),但是它被膨胀的政府赤字轻易抵消了。
汇率的调整可能仅仅会改变美国购买纺织品和服装的地点——由中国转向孟加拉国或是斯里兰卡。与此同时,汇率的上调可能会加重中国的贫富差距,因为贫穷的农民将面临来自美国大力补贴的农场主的激烈竞争。这才是全球经济中真正的贸易扭曲——在这贸易扭曲中,由于美国帮助世界上一些最富裕的农民,致使发展中国家中数以百万计的穷人受到冲击。
在1997-1998的亚洲金融危机中,人民币的稳定对该地区的稳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同样地,人民币的稳定帮助着这一地区保持强劲的增长,而整个世界也因此受益。
一些人声称中国需要调整汇率,以防止通货膨胀或泡沫。中国的通胀继续受到抑制,但是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还有其他的可用手段(从资本流入税到资本增值税,再到一系列的货币工具)
但是汇率确实会影响经济的增长方式。脱离对出口引导的增长形式的高度依赖,重组增长结构,是符合中国自身利益的。中国认识到它的货币在长期中需要升值, 而把货币升值的速度政治化是有害无益的。(自从2005年7月,中国开始上调汇率以来,大多数专家认为,调整的额度要么是需要值的一半,要么超出。)此外,进行双边对抗是不明智的。
既然中国的多边贸易顺差是一个经济问题,许多国家也对此表示担忧,那么美国应该寻求一个多边的,有规则可依的方案。如果在单边地把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后又强制实行单边税收,不仅多边机制受到损害,美国也无利可图。作为回应,中国可能会对那些间接或直接地在美国大规模援救银行业和汽车行业的政策中受到补助的产品强制征税。
贸易战中没有赢家。因此美国应该保持谨慎,不要在全球复苏还不确定的情况下又发动贸易战——尽管政客们可能欢迎贸易战,原因有二:其一,他们的选民担心高失业率,这一担忧合情合理;其二,寻找造成高失业率的替罪羊对政客们来说也很简单。不幸的是,这次的全球危机源于美国,美国必须从自身出发,不仅要恢复自身经济,还要防止危机再次发生。
来源:
财经
作者:
编辑:
张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