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开辟致富新路促转型发展 秀洲农户和湿地农业的新故事
2010年9月28日 08:40
秀洲新闻网9月28日讯 前几天,当记者来到油车港镇绿波岛农场,只见那里绿意盎然、充满生机,远眺就像一幅散发着江南特有民间气息的水墨画。这里正是本届“麟湖之声”南湖菱文化节的举办地,也是秀洲区新建的湿地农业示范区。
秀洲北部在历史上就是一片源远流长的水系,至今还保留着独特而完整的运河水系格局。今年下半年,秀洲区作出构筑“一核两翼”组团式发展平台的决定,其中的“一翼”,就是北部湿地平台。在这片水域集中的地方,秀洲区做好“水”的文章,通过科学规划、优化产业定位、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域优势,不仅修复了生态,扮靓了景观,还让农户走上了一条转型发展、自我提升的新路子。
小“农场主”:对土地的热爱与生俱来
昨天傍晚十分,当记者走进油车港镇劳丰村村民张炎的家庭农场,不仅立即感受到了一股远离尘嚣的清新,还看到了“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美景。张炎说,每天的清晨和傍晚时分,白鹭都会在这里驻足留连。这一城市难得一见的自然景观,充分展现了湿地农业的“绿色”和“生态”。
朋友对张炎的评价是头脑灵活、能说会道。三十多岁的他已经注册成立了全区首个以湿地农业为主的家庭农场——绿波岛农场,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农场主”,并获得了今年的油车港镇十佳南湖菱纯种种植大户称号。四面环水的农场全部种植了南湖菱、茭白、慈姑、荸荠等水生蔬菜。张炎告诉记者,今年他在南湖菱田里套养了甲鱼、黑鱼和泥鳅,这对他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创业之路上,他除了自身不断摸索外,还得到了本地不少农业技术专家的指导,渐渐将农场打造得风生水起、初具规模。
回顾今年年初,这里还是一片水田,而现在,已经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张炎庆幸自己将资金投入这片土地。“说来你们不相信,我没有种过一天田。但这不影响我做一个出色的‘农场主’。”张炎说。大学学历的张炎在银行、电厂等地方工作过,有着不错的待遇。刚开始选择回归田园搞湿地养殖,家人反对,朋友不解:一个大学生为什么放着稳定的工作不做,偏偏来和泥土打交道呢?“我热爱这片从小长大的土地,更重要的是我相信自己有知识、有头脑,又赶上政策扶持的好时机,一定可以将这种新型的种养模式搞好。”张炎非常自信。颇具规划的他还不断探索南湖菱和茭白的冷库保鲜技术,以开辟反季销售的新途径。
金秋来临,张炎种植的南湖菱也迎来了收获上市的黄金季节。他告诉记者,今年他种植的120亩菱塘中100亩实行了套养,如今南湖菱已经基本成熟。“虽然前期投入比较高,但是收成可达到每亩6000多元。”张炎说。言谈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新嘉兴人:要在这儿买房定居
初秋的微风吹拂下,秀洲区王江泾镇的一块200多亩的湿地农业示范基地里,绿油油的荷叶欢快地起舞,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成群结队的彩鲤在水中嬉戏,不时荡漾起阵阵水波。天刚蒙蒙亮,养殖户姚忠保就忙开了:喂鱼食、挖藕……一番劳作,他的额头早已冒出了细细的汗珠,脸庞却浮现了由衷的喜悦。“日子越过越好了,我打算在嘉兴买房定居了!”他乐呵呵地说。
34岁的姚忠保来自安徽,曾在上海种植过莲藕,最终被嘉兴低廉的田租和优惠的政策吸引了过来。今年,他还获得了嘉兴市农业工作农村科技示范户称号。他有东西两块荷塘,分别采用了“莲藕+泥鳅”和“莲藕+彩鲤”种养共生的新型生态农业模式,莲藕、彩鲤、泥鳅的品种及种养量是经过科学配置的,长势都不错。刚来到嘉兴,姚忠保种植的是水稻,从传统作物到莲藕套养,他切切实实尝到了甜头:不仅工作量小了,而且收入也翻了好几个跟头。
对于套养带来的便利,姚忠保体会得很深刻:以前种水稻时,每天都要打药水6-7次以防害虫侵害;如今莲藕套养后,虫子成了泥鳅、彩鲤等口中的美食,省去了每天打药水的时间和精力。他乐呵呵地说,套养是一种“互惠互利”的种养模式:鱼儿的排泄物为莲藕的生长提供养料;莲藕的叶子为鱼儿撑起了一片清凉的天空。这样不但充分利用了空间,节省养殖成本,还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生态食物链,提高了综合效益。
鱼苗供应、优惠贷款、技术指导……在政府的全力扶持下,姚忠保的底气很足。从去年开始,秀洲区就赴江苏宝应、安徽合肥等地学习当地的莲藕套养种植经验,还到浙江水产调研所实地调研湿地农业种植模式,并给予农户一定的资金补助。
闲暇时,姚忠保爱观赏附近的上百亩的荷花观光带,在无边碧绿荷叶的映衬下,盛放的荷花显得格外娇艳,使辛苦劳作的他得到了心灵的休憩。他说,这条荷花观光带每天都吸引不少路人驻足观赏,王江泾镇荷花乡的美誉也因此传播千里。
该镇副镇长朱建明介绍,今年镇里不仅对建设一个30亩以上的观赏莲藕点给予3万元的补助,更计划结合观莲、赏莲、采莲,挖掘历史人文底蕴,策划荷花节,作好湿地经济的休闲、观光、旅游文章,给湿地农业插上文化的翅膀,让两者“比翼齐飞”。可以看到,一个围绕湿地农业打造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已经渐渐展现……
来源:
秀洲新闻网
作者:
俞佳
编辑:
吴怡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