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时事评论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凤姐”的诗是功利时代的伤痕文学 痛批炒作却又期待炒作的怪圈

2010年9月27日 08:49

   陕西《延河》杂志在其官方博客上发布了两篇博文,分别是网络红人“凤姐”的诗作和对诗作的文学评论。《延河》杂志的一位编辑告诉记者,不带任何偏见地说,他认为“凤姐”的这首诗写得还不错,可以看出颇受顾城等朦胧诗人的影响。

  《延河》杂志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发行量一度达到十几万册,是一本老牌的纯文学刊物。在那个时代,如果有作品在上面发表,对作者而言是一种很高的荣誉。时代变了,如今《延河》再一次受到关注却是因为一个作者,而她恰恰是所谓“低俗文化”的代表人物。这大致可以说明纯文学究竟没落到了何种地步。

  这种“傍名人大腿”的滥俗套路,显然逃不过网友的眼睛。杂志还没正式出版,非议声已经四起。编辑的解释自然是想极力撇清与炒作的关系。其实很牵强,也没有必要。我虽然不懂诗歌,也不知道顾城朦胧诗的精妙,但从杂志改版后不久即发表“凤姐”的作品就可以看出,炒作的痕迹和意图还是非常明显的。事实上,在几家国内标志性的纯文学杂志都纷纷向名人伸出“橄榄枝”的现实下,一家省级纯文学杂志与“凤姐”搭上点关系,并不是一件多么丢人的事情。

  其实,网友非议了什么和杂志社解释了什么,还重要吗?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就这一现象大家总得说点什么。杂志借此可以重温一下昔日的风光,顺带证明改革的成功;而网友们则大肆批判一下杂志社的媚俗,纯文学的没落,掬一把伤感之泪,发几声叹息。热热闹闹一番之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皆大欢喜。

  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延河》从发行量十几万下降到如今的六七千,几乎到了办不下去的境地,明明没几个人阅读,但却有那么多人关心纯文学的媚俗;明明大家都是冲着“凤姐”这个名字来的,没几个人在意她究竟写了什么,却都是一副文学青年的架势,忧心忡忡。这样说吧,其实很多人痛批的是炒作,期待的也是炒作,反感的是“凤姐”,唯一能引起他们兴趣的也只有“凤姐”。

  纯文学沦落到借名人炒作的地步,不是文学刊物的错,而是这个功利化时代的错。当大家都不再静下心去读书,或者完全出于功利化的目的去阅读,却叶公好龙般地要求文学刊物坚持高端和品格,和所有世俗之物保持距离,我觉得是一种不近人情的苛求。仔细想想,身处舆论喧嚣之中的“凤姐”还可以认真地写一首小诗,而我们呢?

  “这是个优胜劣汰的世界,从天空落下的黄沙,与这个世界无关,与滚动的人群无关……”凤姐的诗仿佛是这个功利化时代的伤痕文学,指向了我们的精神困境。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吴龙贵    编辑: 吴怡之

 相关稿件
·秀洲区文学艺术创作果实满枝 两年内诞生作品1936件,题材丰富
·【我在现场】收获果实 见证梦想 第六届文学艺术成果奖颁奖大会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