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运系列报道:市县共建 市院联建 嘉兴构筑城乡体育设施“新坐标”
2010年8月20日 08:02
编者按:浙江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的各项赛事已陆续拉开序幕,作为举办本届省运会的东道主嘉兴,在筹办的过程中有哪些独到的思路?力图呈现怎样的赛会理念?与历届省运会相比,本届省运会又有哪些嘉兴特色?从今天开始,本报推出精彩省运嘉兴亮点系列报道,从记者的视角为大家一一解读。
本报讯 “这里的水很干净,每天晚上过来游几个来回,感觉自己又回到了青年时代。”连日来的高温天气,市民们四处寻找纳凉消暑之地,家住城南街道金穗月亮湾小区的倪大爷,在与小区仅一路之隔的嘉兴学院梁林校区,就找到了一块纳凉宝地——刚刚投入试运行的嘉兴市体育馆。倪大爷常去的嘉兴市体育馆,就是嘉兴市为承办浙江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专门修建的主场馆之一。
“办好一届省运会,留下最多的硬件就是场馆设施。”嘉兴市副市长柴永强表示,为此,嘉兴市把省运会场馆的规划建设与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结合起来,合理布局场馆建设,推进城乡体育健身设施一体化,让更多市民享受体育健身的乐趣。
如今,以承办省运会为契机,嘉兴各个县(市、区)规划建设了一批类似于嘉兴市体育馆的现代化体育馆。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体育场地面积4604261平方米,人均达1.37平方米,构筑起一个个城乡体育设施“新坐标”。
统筹城乡
市县共建8大场馆
气势恢宏,极具立体感和时尚感的南湖国际网球中心;宛若一颗明珠镶嵌在汾湖上的嘉善国家级水上训练基地;全省率先使用太阳能集热管辅助供热水的海宁市游泳馆……按照“统一规划、分头建设、资源共享、体现特色”的原则,嘉兴市统筹规划布局场馆建设,在全市原有体育场馆基础上,新规划建设体育场馆9个,改建3个,总建筑面积19.84万平方米,总投资8.335亿元。
“在场馆规划建设之初,我们就充分考虑了省运会结束以后,场馆的后续利用问题。”市体育局局长周梅芳认为,要让场馆利用效率最大化,就要秉承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脉络,把场馆建在离居民区最近的地方,建在居民最需要的地方。为此,嘉兴市确定了市县共建模式,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由市本级与各个县(市)共同承担建设资金,均衡场馆设施区域分布。
海宁有一批喜爱射击的市民,海宁市为此建立一个专业化射击馆;嘉善汾湖水面宽阔,水资源丰富,国家级水上训练基地就此落户嘉善……如今,设施先进、施工精良、造型时尚的省运会8大场馆已经全部建成,成为嘉兴各个县(市、区)的地标性公共建筑。“大型体育场馆的建成,慢慢填平了城乡体育设施分布不均衡的鸿沟。”周梅芳表示,8大场馆建成后,已逐步向周边居民开放,让群众率先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生活乐趣。
全省首创
市院联建主场馆
在场馆建设中,嘉兴在全省首次采取市院联建的模式,嘉兴市政府与嘉兴学院共同投资建设了省运会主场馆——嘉兴市体育馆。嘉兴市体育馆位于市区中环南路南侧、昌盛路西侧,用地面积4.81公顷,浙江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将在此举办开闭幕式,以及羽毛球、男子排球、艺术体操等比赛项目。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应丽斋 陈 健
编辑:
张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