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两新”东风多轮驱动 秀洲以“八大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上)
2010年8月17日 07:59
昨天上午8时20分许,新塍镇大通村村民陈建春出门买菜,不到20分钟,便提着满满一大袋肉、鱼、蔬菜等回到家里。“现在农贸市场就在家门口,要买生活用品十分方便。”陈建春告诉记者。
“2008年下半年,村里开始建设城乡一体化新社区时,我们在村委会边上建造了一个面积13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在给村民们提供方便的同时,更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大通村党支部书记金利兴告诉记者,目前村里的城乡一体化新社区建设进展顺利,而配套建设的40多间商业用房、10间办公室和一个农贸市场,每年可以为村里增加收入13.5万元。
如何抓住“两新”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借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秀洲不少村正通过配套建设或引进菜场、店面、医疗卫生及各类生产生活设施,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仅如此,秀洲区多轮驱动,通过推行项目型、存量型、产业型、招商型等符合各自实际、行之有效的“八大模式”,为村级集体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
走进地处城郊接合部的王江泾镇收藏村,一幢崭新的二层综合用房十分显眼。一楼有超市、商店和村民文化活动室,二楼是村委会的办公场所,不远处还有一个秩序井然的农贸市场。该村党支部书记陈引珍告诉记者,由于靠近镇工业功能区,村里外来人口比较多,这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结合收藏村蔬菜种植产业资源和市区对经济薄弱村的扶持,村里新建了商业用房和农贸市场,用于出租,发展“项目型”经济,去年村里一下子增加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路修好了,绿化多了,腰包鼓了,村里的面貌真是一天一个样。”谈及村里发生的变化,该村5组村民沈永明感慨万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秀洲区针对各村资源差异大、发展条件多样化的特点,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的多种实现形式,有效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积极开发现代农业项目,对投入基础设施的流转土地实行租赁、发包,去年王店镇建林村流转土地1849亩,增加村集体收入11万元;深入挖掘村集体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办公用房、厂房、仓库等集体资产,通过股份合作、招标出租、使用权有偿转让等方式盘活存量物业,王店镇三建村对村部南面原畜牧场进行翻建,建造面积2500亩的标准厂房及仓库、食堂等,建成后出租给羊毛衫加工企业使用,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收入14万元。
据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到2012年,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含上级补助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村力争达到60%左右,30万元至50万元的村达到40%左右,30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实现全面转化,其中村级正常稳定收入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逐步形成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的良好机制。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赵 丹 实习生 莫 凡
编辑:
张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