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肥水来自“外人田” 技术也成“摇钱树” 嘉善农民外出种田赚满钵

2010年7月26日 08:15

  这几天,当大多数嘉善农民正在自家田头辛勤耕作时,罗星街道城南社区的种植大户陆齐荣正在秀洲区的王江泾等地查看自己种植的100多亩鲜花和甜瓜的生长情况。

  和陆齐荣一样,嘉善县许多农民在本县农用地饱和的状态下,纷纷自发到外地去种田,既当老板又当技术员,赚了个“盆满钵满”。

  外出种田天地宽

  陆齐荣从事种植行业已经有十多年了,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老农民。但由于承包不到土地,如何大展身手一直是他心中最大的疙瘩。2001年,他决定与同村的陈木根等几名种植大户一起“走出去”碰碰运气。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走不仅实现了他的梦想,更让他提前过上了小康生活。

  虽然只是种植一些普通的经济作物,但由于品种优良、管理得当,如今,陆齐荣与他人合伙在嘉兴种植的作物亩均效益一般可达到6000元以上,一年下来收入可达60多万元。“对于我们这些在外承包土地的人来说,最大的风险还是自然灾害,每年4月至6月是蔬菜等农产品上市的季节,只要这一季度农产品生长保持稳定,这一年的收入就很可观,其他月份赚的钱就当养活工人。”陆齐荣说,“如果当时不走出去,在县内想租到这么多地几乎不可能。即便能租到,租金肯定比外地高出很多。”

  什么赚钱种什么

  与早期单纯包田种粮、种经济作物不同,如今,嘉善农民“走出去”的经营方式已逐步从传统的市场开拓、劳务输出向资源利用、技术合作和资本运作转变,投资领域更加丰富,经营范围也涵盖了农业的很多层面。

  罗星街道城南社区居民龚福官等人在浙江临安海拔500米到800米的高山上承包了100多亩的土地,种植辣椒、地蒲等经济作物。为了节省时间,他选择雇当地农民承包种植,自己则向他们提供种子并负责收购。虽然临安离嘉善较远,但由于当地土质优,农产品的品质非常好,颇受市场欢迎,一年下来,龚福官和其他合伙人一共赚了几十万元。

  在这些外出打拼的“农民军团”中,还有一批身怀绝技的“淘金客”,他们自己不承包土地,只充当技术指导员的角色。罗星街道马家桥村村民陶阿牛就是作为甜瓜种植技术指导员在嘉善和南湖区两地跑,让马家桥村甜瓜在南湖区“生了根”。陶阿牛告诉记者,经济作物“外嫁”取得显著成效后,村里的农户们改变了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种一些常规作物的想法,纷纷将眼光瞄准了外面的市场,作为技术指导员到外面去挣外快。虽然不同雇主的种植规模有大有小,甜瓜的品种也有所差异,但凭借多年摸索出的种瓜技巧,马家桥村的甜瓜师傅们每次都能帮助雇主“攻坚克难”,每年也能因此增加几万元的收入。

  农民增收有了新空间

  这些外出“淘金者”根据市场需求,为所承包的土地提供种子、资金和技术指导,转战外地种植农产品,不仅充分利用了嘉善县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产品品牌优势,更重要的是为当地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空间。

  嘉善县农经局产业科科长陆春弟告诉记者,目前该县大棚、经济作物种植成效显著,现有土地面积已满足不了当地农民的用地需求。而周边地区土质肥沃,劳动力相对便宜,承包土地也相对容易,这些都促使嘉善农民将种植目光转向外地这一片沃土。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欧 林    编辑: 张彬

 相关稿件
·蔡奇在嘉善调研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 市领导陈德荣等陪同调研
·产量增加 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农业综合开发提速嘉善现代农业发展
·党员当先锋 人人见行动 嘉善里泽卡点成上海世博安保坚强堡垒
·用优质项目改善经济“体质” 嘉善新兴产业撑起转型发展脊梁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