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叫“好” 企业喊“亏” 浙江首个镇区域公交能否复制推广?
2010年7月22日 08:09
2009年12月8日上午,嘉善县在省内率先试点运行镇区域公交,即以大云镇汽车站为中心,在镇区域内开通了东、西两条公交环线,串联所有行政村,在提升班次密度、缩小公交覆盖半径及提高线网运行效率方面效果明显。老人、学生还能享受到乘车优惠,大云镇3.5万名居民成了受益者。
这一改革被支持者认为“打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脉’,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半年多时间过去了,浙江首个镇区域公交运行效果究竟怎样?近日,记者深入一线展开了调查。
享受城市化公交服务
百姓叫“好”
昨天下午,在大云镇汽车站,高一村老人吴根坐上了303路公交车,像往常一样没有投币,只是向司机“晃”了一下“老人证”。“现在公交车真的太方便了,10分钟就有一班,我们这样的老人还不用掏钱。”大云镇区域环线公交运行后,71岁的吴根成了303路公交车的常客,经常到镇上逛逛。
去年12月8日,嘉善县在省内率先试点运行镇区域公交,共计投资120万元、投运7辆公交车,以大云镇汽车站为中心,把原来的303路和304路整合为东、西两条公交环线,分别串联了镇区东、西两边的所有行政村、企业、学校及旅游景点,10分钟一班。
“这是我们在城乡公交运营方面的一个探索,村民往返县村之间,可以从县汽车总站坐211路车到大云镇汽车站,在这里实现‘零换乘’,坐镇区域公交回到村里。”嘉善县交通局局长樊关根告诉记者,通过“零换乘”,大云镇最偏远的曹家村到县城只需50分钟左右,而以前在村头候车就要1个小时,村民出行效率大大提高。
不仅密度上、车辆服务上已达到城市公交的水平,大云镇区域公交还对老人、学生提供相应的乘车优惠,实现了城乡居民公共交通服务的均等化。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一做法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欢迎,乘车人次也较以前翻了一番,由原来的日均不足300人次提升到600多人次,目前客流仍处于上升趋势。
财政补贴,企业仍喊“亏”
“大云镇区域公交运行后,对于发展乡村经济、旅游都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大云镇党委委员沈爱根认为,该镇3.5万名居民和沿线企业、景点经营者都成了受益者。但面对百姓的叫好声,经营企业却连连喊“亏”。
据介绍,303路、304路公交车由善通公司经营,大云镇政府给予适当补贴的方式运营,投运的7辆公交车共计投资120万元。由于发车密度较高、票价低(1元),村民乘车的人数有限,老人、学生又能享受乘车优惠,公交车运行半年多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按照目前的经营情况,每辆公交车一年亏损额度将达10万元左右。”善通公司董事长叶菊明说。
“运营前就考虑到会出现亏损的情况,镇政府从财政中每年拿出20万元,作为对善通公司的运营补贴。”沈爱根说,该镇尝试为公共交通埋单,也是从交通方面让百姓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目前,三级公交都处于亏损状态,303路、304路公交车亏损也在预料之中,随着公交客流不断增加,相信这种亏损额度会减少。”樊关根对公交发展持乐观态度。
据悉,目前嘉善县的姚庄镇已在道路等级、停靠站建设等方面基本具备开通镇区域公交的条件,已列入计划。下一步,嘉善县还将在试点的基础上,根据各镇条件的成熟度,逐步扩大镇区域公交车开通的范围,进一步统筹城乡客运发展,打破城乡二元乘车格局。
能否普遍推广有待考察
嘉兴已于2008年实现“村村通公交”(行政村两公里范围内通公交车),在统筹城乡公交一体化方面已具有一定基础,镇区域公交的运营模式,是对“100%行政村通村率”的巩固,公交不仅开到家门口,乘车优惠政策、班次密集度已达到城市公交水平。
“在省内率先试点运行镇区域公交,这是嘉善县在统筹城乡交通发展过程中,一项惠民、利民的创新和探索。”浙江省运管局城乡客运处副处长郑建荣称,这种做法使公交作为一种公共资源要素向“三农”倾斜,打破了城乡公共交通二元格局,这一经营模式有普遍推广的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市围绕“1640”工程,基本形成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主要镇、工业区、港区、旅游区之间具有城乡一体化且兼具部分城市道路功能的快速交通体系。在统筹城乡发展,打造新市镇就地“城镇化”的背景下,全省首个镇区域公交运营模式能否在嘉兴市域范围复制推广呢?
“运营企业只有保持微利,大云镇区域公交才能持续运营,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配套财政。”郑建荣认为,大云镇区域公交没有经验可借鉴,若普遍推广还需要留待观察一段时间,探索出一套解决公交运营亏损等问题的运行机制。同时,这一公交经营模式能否普遍推广,还取决于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从主管部门来讲,省交通部门非常支持这种统筹城乡公交、把城市公交经营方式引入农村的做法。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徐玲英 康行远
编辑:
张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