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走势“天晴气爽” 经济运行质量也是判断经济好坏的关键指标
2010年7月16日 08:39
昨天,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先看3个核心数据(本文所引用数据均以“同比”作口径):GDP增幅11.1%、CPI增幅2.6%、财政增幅27.6%。识者所见,数据不过热也不偏冷。国家统计局称“宏观经济走势良好,继续朝着预期方向发展”,笔者认为作此论断并无不妥,没有打肿脸充胖子。
前一阵子,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可能遭遇二次探底、宏调政策要转向、房价调控将半途而废、银根将再次松动等“危言”充斥报纸版面,大有山雨欲来的意味。这也难怪,说明忧国忧民之士越来越多,何况我国经济的确面临着多年积累的结构矛盾之忧。不过,细读昨天公布的经济“半年报”,人们当可作出下半年国内经济无大恙的判断。
笔者并非经济学家,但判断宏观经济走势与其用深奥的学理生搬硬套,不如用日常生活感受以及对经济走势常年观察所积累的常识作出简明判断,读者不妨随笔者一起分析昨天公布的其他关键数据来增加感性认识。
投资增长25%;外贸增长43.1%;内需分两块:城镇增长18.6%,农村增长15.6%。三驾马车跑速均快于同期GDP增速,这足以说明尽管经济增速已达11.1%,但明显留有潜力可挖。
经济运行质量也是判断经济好坏的关键指标,受统计监控的39个行业中,36个行业利润正增长,两个行业利润有所下降,一个行业扭亏为盈,亏损行业为零。仅以这几个数字,经济质量好与坏就有了最朴实的说法。
都说上半年股市一熊再熊系流动性收紧之故,但上半年广义货币增加18.5%,狭义货币增加24.6%,流通货币增加15.7%,股市之熊分明是“看得见的手”在悄然发力,使资本市场走势服从宏观调控整体之需。有人担心房价调控风向转变,但宏观经济总体运行良好,中央凭什么半途而废?不甘心调控的是一些既得利益集团,中央则要面对民意这一“大政治”。
以中国经济发展风向标的上海为例,6月外贸创下历史新高。在内行人眼里,这是上海经济的一个转折:一来上海经济外向度高,二来上海外贸转口比例最高,如今沿江、沿海港口林立,出口产品各省自运,留给上海转口已然寥寥。因此,上海外贸创历史新高,唯一的结论是,“上海制造”已重新迈进再创辉煌的门槛,十分可喜。
百姓判断经济主要看物价,加上早年统计掺水留下恶劣影响,上半年CPI才涨2.6%恐怕信者不多。该数字是否靠谱另说,但下半年GPI不可能疯涨一定靠谱。国际市场基础原材料价格跌声连片,尽管自然灾害不断,国内夏粮产量仍与去年持平,蔬果、肉蛋禽、水产品样样增长,CPI想疯涨也难。
经济无近忧而有远虑,虑在结构转型之快慢。在经济走势“天晴气爽”之际,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应成为重中之重。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编辑:
张兆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