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韩国文化产业“名利双收” 新一轮“韩流”蓄势待发

2010年7月13日 08:17

   明快的色彩、精致的画面、俊美的男女主角、充满趣味的情节设计、精心制作的配乐,都是韩剧的标志。短短10年时间,韩剧稳稳占据整个东南亚市场,成为韩国一张熠熠生辉的文化品牌。韩剧,究竟用了怎样的手段“攻城略地”?

  综合来看, 政府的政策支持保护、先进的文化产业运营理念和韩剧经济产业链的成功施行,都是让“韩流”长期称雄亚洲市场的重要原因。

  就在人们怀疑“韩流”还能盛行多久时,金融危机似乎给了“韩流”产业一次转型和调整的生机。在影视投资萎缩的困境下,韩国政府指定文化产业为绿色增长产业,加强对该产业的支持。与此同时,电影电视行业也积极探索“转型之路”。

  从1997年金大中政府提出“文化立国”开始,韩剧经历了十多年的辉煌,以韩国影视、音乐、游戏等大众文化为代表的“韩流”一举占据亚洲市场。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韩国赚取了大笔外汇,为国家形象的提升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谓是“名利双收”。如今,韩国更提出了“打造亚洲文化”的概念,新一轮“韩流”蓄势待发。

  三大策略

  “韩流”攻城略地

  上个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韩国本土文化在日美以及中国香港、台湾文化的强势冲击下几乎被淹没。当时,美国“大片”等外国产品在韩国影视市场上几乎占据60%的份额。

  策略一 政府“文化立国”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克服金融危机的重创,韩国国民掀起自发“献金运动”,他们把家里珍藏的金条、金首饰等捐献给国家,为韩国战胜金融危机做出了贡献。当时执政的金大中政府,在金融危机中看到了“献金运动”背后展现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决心振兴韩国文化,将文化产业确定为21世纪国家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1998年,韩国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战略。为实施这一战略,韩国先后颁布了“国民政府新文化政策”、“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计划”等十几部法律法规,并于2001年成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

  在“文化立国”战略中,影视业被视为“重中之重”。为此,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大力支持影视业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设立文艺振兴基金等专项基金;财政支持在国家预算中也提高到了1%以上等。

  策略二 引入竞争机制

  随着政策的放开,韩国影视业积极导入“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把作品的市场性、收视率、艺术性和伦理道德影响作为衡量标准,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影视从业人员的创造性和竞争意识。

  韩国电视连续剧《大长今》的导演李丙勋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曾将韩剧成功的“奥秘”之一归结为“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由于很多“韩剧”都没有预先设定的剧本或初稿,编剧和制作商可以随时根据观众的反馈及时调整,选择继续拍摄或直接中断不受欢迎的“剧本”。

  而强烈的危机意识更是韩国文化产业工作者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开拓海外市场的内在动力。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姜晚锡曾表示:“由于韩国国内市场太小,我们的文化产业企业和从业者都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必须开拓海外市场。”

   策略三 打造“韩流”产业链

  从1998年金大中政府推行新文化战略算起,仅用12年时间,韩国的文化与商品便席卷全球。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以韩剧为出发点的完整产业链条。韩国人给予“韩流”以重大的意义和使命,把韩国传统文化、饮食、服饰、韩国产品和旅游等捆绑在一起,“一源多用”非常普遍。

  “韩流”在哪里发威,韩货就在哪里“发烧”。到2007年,韩文化产业产值约为650亿美元,连续5年年均增长达到9%以上,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近7%;韩文化产品出口达100亿美元,占世界文化市场5%的份额,为世界第五大文化创意产业强国。“韩流”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

    韩剧积极转型

  “韩流”延续不衰

   如何延长“韩流”的寿命,扩大其影响、增加其附加值,已经成为韩国政府考虑的大事。为此,政府多次召开内阁会议,评估对“韩流”支持政策推进现状,讨论 “韩流”全球化的政策方向,从战略高度加以指挥。而电影电视行业更是善于敏感捕捉观众的口味变化,积极调整韩剧的内容和类型,积极探索“转型之路”。

  1997年~1998年间,韩国的影视制作机构放弃了模仿日剧的路径,决心建立韩国的“梦工厂”。此后,声色铺张的“爱情童话”、“大话黑社会”成为韩国影视剧的主题内容,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蓝色生死恋》、《我的野蛮女友》等。

  当亚洲观众对“韩国梦工厂”产生审美疲劳的时候,韩国又适时推出了以《大长今》为代表的励志历史题材剧。而最近一段时间,新韩剧更是抛离梦幻高塔走现实路线,比如MBC电视台的《通心粉》、《还想结婚的女人》等,都是贴近生活的电视剧,引起韩国社会各职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

  对此MBC电视台的某中坚导演指出:“目前,各大电视台推出的几乎都是贴近生活让人容易产生共鸣的作品,对观众来说,那种只可远观的灰姑娘故事,不如日常的小心酸来得动人。”

   超越“韩流” 打造亚洲文化

  2008年的金融危机,韩国文化产业并没有幸免。“投资萎缩非常厉害。当时国内的文化产业处于调整期,具体表现包括演员演出费用减少,电影制作费用减少,播放连续剧部数减少等。” 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姜晚锡说。

  2009年,韩国政府指定文化产业为绿色增长产业,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政府加强了对文化产业的支持。2010年,文化产业振兴院计划完成200个项目,政府预算2000亿韩币。

  姜晚锡说:“今年我们延续2009年的趋势,特别是在开拓海外市场方面成为韩国文化产业企业的关注点。现在是开拓海外市场的转换期。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将以美国和中国市场为重点,对进入这两个市场的韩国企业进行支持。”

  建设“亚洲文化殿堂”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认为,韩国现在很少提“韩流”了,“韩流”过后,韩国提出了“打造亚洲文化”的概念。

  向勇介绍,韩国政府目前最大的文化工程是要在光州建立一个“亚洲文化殿堂”,工程时间是从2004年到2023年。这个大型文化产业园是韩国建国以来最大的文化项目,其规划是想成为亚洲某些原始文化的发祥地、各国文化的展示地、新兴文化的诞生地。(文/本报记者 蒋 林)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编辑: 张兆利

 相关稿件
·李明博拟接受总理辞呈 28日国会补选前将重组内阁
·“瘦个脸,开价12万” 记者走访韩国整形一条街-狎鸥亭洞
·嘉高实验中学一韩国籍学生考取北大
·日本武士“鼻祖”是韩国人?日本网民攻击韩国大媒体网站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