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跳到新产业就叫转型升级 浙江太阳能热水器生产最集中的地区
2010年7月12日 08:31
作为浙江太阳能热水器生产最集中的地区,我市许多企业在今年上半年的形势却不太理想,一些企业还处于停工半停工的状态。在日前举行的“太阳能家电下乡实施周年论坛”上,市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徐朱灵称,嘉兴的太阳能行业已经出现了不好的苗头。从一哄而上到产能过剩,从盲目扩张到无序竞争,嘉兴的太阳能企业正在面临抉择。
一个曾经被誉为朝阳产业的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却陡然走在了十字路口,值得反思。转型升级的方向应该在哪里?也许,在一些人看来,就在一些新能源、新科技、新产业等系列带“新”的东西上,言转型升级必是这些“新”字辈,无“新”不转型,无“新”不升级,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目前的窘境,可以说给了持这种言论者一瓢冷水,这个行业的受挫,当然不是在苛责求“新”有罪,而是为辨别真伪转型升级厘清了视线。
“转型升级”是当下一个高频热门词汇,它流行背后是发展背景的变化,能源和原材料涨价、用地紧缺、节能减排约束加强、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等,让不少企业感受到了转型升级的重要和紧迫,一些企业原本是做服装鞋帽等传统行业的,现在摇身一变改做新型的太阳能行当,带着新鲜劲头,揣着资金进去,但事实却证明,光有进入新产业的热望而没有技术研发、品牌打造以及营销方面的创新,依然还是干着“代工”的旧活,始终为他人作嫁衣,掌握不了定价权,于是市场形势好时赚一笔,形势不好只得停工半停工了。
这种转型升级是换汤不换药的伪转型升级,表面上看,企业是朝着有前途的新兴行业奔去了,但实际还是绕着“仿制”、“制造”两件事情打转转,赚的是苦命钱。徐朱灵介绍,目前我市的太阳能企业大多是低端的中小企业,有的甚至没有品牌,今年初以来产能严重过剩,“仅在海宁就有真空管生产线360条,年产量可配套800万台太阳能热水器。”而这样的产量远远超出了目前市场的真实需求。
转型升级说白了是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升级。转型升级应是企业本质的升华,而不是一味求“新”的改头换面,一旦离开了理念、技术、管理等作支撑,离开了实质上的转型与升级,迟早会遭遇尴尬和麻烦。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本报评论记者 徐 宁
编辑:
张兆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