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从“解决温饱”向“体面劳动”转变 平湖非公企业建立“反哺机制”

2010年7月8日 08:02

    “每月发放工龄工资,每年还可带薪休假、外出旅游……”近日,蒙士特新居民员工任小英说,她除了每月能够多领工龄工资60元外,还能够享受公司各项福利待遇。据公司财务负责人介绍,近3年来,该公司每年发放的工龄工资及员工福利超过了100万元。

  从待遇上“反哺”,让员工尝到“甜头”

  依爱夫对员工的“反哺”则展露了更大手笔。今年初以来,该公司将新居民员工租房补贴由原来每人每月60元提高到80元,一线员工全勤奖从每人每月120元提高到300元,每位员工每月新增交通费30元。此外,由原来按员工工龄长短逐年安排外出旅游,改为凡工龄满3年的每年都可参加旅游。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在平湖像蒙士特、依爱夫这样建立“反哺机制”的企业为数不少。平湖市总工会有关负责人说,企业员工尤其是新生代打工者,如今已取代其父辈成为劳动大军的主流,其劳资关系诉求已在悄然改变。顺应这一诉求的企业则通过建立“反哺机制”,让新生代打工者实现了“体面劳动”。

  从成长上“反哺”,让员工看到“盼头”

  “白天机器人,晚上木头人,在外打拼几年,赚钱回家盖房娶妻。”这是新居民员工张英对父辈打工生活的描述。在她看来,老一辈农民工工厂到宿舍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已无法满足新生代打工者的愿望。

  平湖市劳动部门有关负责人说,虽然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新生代打工者更关心的是自身发展和前途。

  平湖市大亚纸管有限公司人事管理部部长小宋深有感触:他这几年主持招工的最大感受就是,新生代打工者大多喜欢在这家企业干几个月,再跳槽到另外一家企业,而始终坚守在一家企业干活的则多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

  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新生代打工者表现出一种全新特质:希望在工作中占据主动,积极筹划自己人生。从公司普工干到人事部部长,日本电产(浙江)科宝有限公司张劳延的“跳跃”让许多人羡慕。张劳延说:“很多公司的中层都是从普工里优先选拔。只要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把本职工作做好,就会有上升的空间和机会。” 

  从个性上“反哺”,让员工得到“增值”

  新生代打工者对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和文娱设施有着更高的要求,同时他们对于自我成长空间、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也有着更强烈的渴求。平湖市总工会有关负责人说,该市非公企业瞄准新生代员工的这一需求,有针对性地从个性上进行“反哺”,积极引导员工进取向上。 

  浙江景兴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线员工曹海兵,通过对造纸机技术改造,使施胶成本由原先平均70.22元/吨下降到51.01元/吨,每吨纸用水量由原先平均16吨下降到12吨。此外,他通过采用真空原理改造造纸机,既降低了负荷,又节省了电能,为公司创利100多万元。这名特别喜欢技术攻关的青年年年获奖,如今已成为公司的一名生产技术“土专家”。

  在某日资企业打工的外来妹鲍玲玲、鲍丽丽姐妹俩,坚持自学日语,并通过了日语二级考核,妹妹如今担任日语翻译,姐姐则负责公司员工考勤,两人收入翻了倍。

  平湖市总工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通过一次调查发现,现在很多新生代打工者愿意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电脑培训、学历教育,努力实现自我“增值”。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陶克强    编辑: 张彬

 相关稿件
·不增土地只增资本 创造多赢的局面 平湖外资企业用增资强“躯体”
·平湖:新生代新居民找工作重企业文化
·多元融资平台提速平湖“两新”建设 截至目前融资额达2.8亿元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