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谋划 广发动 重战略 多领域 有深度 市政协“十二五”规划编制
2010年7月3日 07:50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全面推进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攻坚时期,也是全面建设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于适应发展形势的新变化,应对发展过程中的新挑战,符合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要求,实现嘉兴的新一轮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就区域发展规划开展政治协商是人民政协章程规定的,是党和人民赋予人民政协组织的重要职责。今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今年初以来,市政协紧紧抓住这一重大问题,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深调研、多建言,为市委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在日前召开的市政协六届十七次常委会议上,委员们围绕“一大定位四大战略”展开协商讨论和主题发言,为谋划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想提出了诸多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明确城市定位:
庄园式网络型现代化的宜人城市
城市功能定位是引导城市发展的指南针,是谋划城市中长期发展中必须解答的重大课题。城市定位问题也是事关全局发展的问题。
什么才是我们这座城市的真正定位呢?委员们从城市的传承性、常态性和发展性出发,根据我市实际的区域条件和上海等大城市的发展效应,认为“庄园式网络型现代化的宜人城市”这个说法比较符合嘉兴这座城市的定位,“以这一城市定位为依据,是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前提。”
“庄园式”是根据我市的区域优势而确定的,在于一种传承性的和谐;网络型就是“一主六副”的城市群,或者说是“1640”的城市格局;“宜人”是对城市最高的评价,在满足市民需要、让市民获益的同时,要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上海、杭州等周边大城市发展效应中,嘉兴要亮出城市定位的底牌,强化特有的自然优势、历史优势和创新优势,创造能够承接周边大都市,成为一个宜居的城市、一个具有独特文化气质的城市、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城市。
生态立市战略:
以生态文明为支撑点,谋划城市新格局
生态是什么?生态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对老百姓来说,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就是和谐的标志。生态是根本。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
生态立市战略,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战略。只有实现生态与经济优化组合,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城市,才能创造出美好的人居环境,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永续生存。
委员们一致认为,坚持生态立市,就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线,以生态城市建设为载体,着力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嘉兴要服从和服务于转型发展的要求,以国家园林城市建设为基础,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为契机,明确生态立市战略,走生态立市之路,实现人、自然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
沪嘉杭同城战略:
强化城市特色,探索多元发展模式
“十一五”期间,我市实施了“六大战略”,全市经济和综合实力都上了新台阶,结构调整、统筹发展迈出了新步伐,民生、文化、生态建设取得了新成效,社会呈现出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十二五”期间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拐点期,需要从一种战略转型的高度和长期发展趋势的大视角,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作出科学理性的选择。
据悉,6月21日,沪杭高铁嘉兴段轨道已基本铺设完毕。沪杭高铁的建成,将大大缩短嘉兴和上海、杭州的距离,从嘉兴坐高铁到上海和杭州,只需要十几分钟,“沪嘉杭同城”的时代将真正到来。
“与沪杭同城化,是不是要按照上海和杭州的发展模式来发展嘉兴?”对于沪嘉杭同城战略,很多禾城老百姓都会步入这样的误区。“嘉兴与沪杭同城不是让嘉兴放弃自身的城市特色,而是要在明确城市定位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强化、凸显嘉兴的城市特色。只有拥有了自己的特色和功能,嘉兴才能成为上海和杭州都市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嘉兴与沪杭同城化才能最终实现。”嘉兴学院课题组虞锡君教授说。
“在长三角区域,嘉兴要获得长远发展,必须和上海、杭州等城市求异,而不是求同。”“嘉兴一定要有自身的文化、产业和区域特色。”委员们纷纷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就规划衔接、制度创新、服务升级、产业对接、信息互通等问题,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委员们认为,要认真审视城市定位,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制度创新,探索与沪杭同城的多元化治理模式。
文化兴市战略:
以文化生产力,提升城市品位
2010年端午节是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的首个端午节。6月17日,为期5天的2010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完美落幕。赛龙舟、裹粽子、踏白船、端午祭祀等一系列古色古香的端午习俗,在让禾城老百姓温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提升了嘉兴的知名度,彰显出我市的城市文化魅力。
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广泛和巨大的影响,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区域间城市竞争的重要手段。嘉兴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具备助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明确提出文化兴市战略,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挖掘历史文化宝库,有利于提升文化事业的大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文化大市目标的实现。
委员们提出,实施文化兴市战略,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嘉兴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提升城市品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要把文化兴市战略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突出越韵吴风文化主线,挖掘嘉兴历史文化资源,以历史文化为主干构建本土文化体系,来展示嘉兴城市文化的厚度。”“要突出创意创业文化主线,大力培育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作为全市经济新增长点,以提升嘉兴城市文化的高度。”“要打造文化品牌,让群众共享更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
科教创新强市战略:
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十一五”期间提出的科教兴市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成为浙江省唯一进入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的基础上,今年初,嘉兴再次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在“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基础上,今年我市又提出了由科教兴市向科教创新强市的更高要求。
作为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较为完善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为嘉兴未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委员们分析了我市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现状和特点,对我市在这个领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体制的完善、创新成果的转化等方面,要加强大平台建设、名院名校的引进工作;把统筹城乡教育打造成为我市教育工作的亮点;出台政策吸引沪杭更多的创新团队、创新载体、高新企业以及优质教育、卫生资源等集聚嘉兴,并使之和嘉兴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于嘉兴的发展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