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谱写自立自强华丽乐章 关注三峡移民秀洲创业之路
2010年6月17日 10:39
自2001年以来,秀洲区先后接收安置了奉节、涪陵两批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共115户507人,分别安置在王江泾、新塍、洪合、王店四个镇27个村43个安置点。几年时间下来,这群三峡移民在这个美丽的鱼米之乡生活得还习惯吗?在事业上有没有闯出一番新天地?带着这些思考和关注,记者走近了他们,欣喜地看到了一幅幅闪耀着希望光彩的靓丽图景,听到了一首首回肠荡气的创业之歌……
重庆美味“魅”不可挡
在秀洲区王江泾镇北虹路上有一家“夔门烧鸡公”名气响当当。这家店的老板和伙计全都是来自重庆的移民。他们用汗水播洒事业,并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如今,“夔门烧鸡公”的分店达到了6家,分布在常州、无锡等地。
坐在自家“夔门烧鸡公”王江泾分店香飘四溢的店铺里,回想起创业道路上的酸甜苦辣,老板唐基勇感慨万千。2001年,唐基勇一家4户16口人从重庆凤节县迁至秀洲区王江泾镇。“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我们全家都不知该干什么,对未来非常迷茫。”唐基勇这样描述初来乍到的心态。“你们何不发挥地方优势,将重庆美食带到秀洲来呢。”镇民政办工作人员的话提醒了他。
说干就干,全家商量之后,决定开一家具有重庆特色的火锅店。当时整个王江泾店只有一家上规模的火锅店。开店之前,唐基勇特意去那家火锅店尝了味道,对火锅店的装修风格和设备要求作了一番市场调查,还广泛地询问了周边居民的口味偏好。了解到南方人不太能吃辣,他决定将口感适当调得清淡些。“我非常有信心,一定可以做得比原先那家火锅店好!”唐基勇的身上,透着重庆人那股特有的闯劲。
2006年10月26日,是唐基勇一家的大喜之日。在镇民政办的全力支持和帮助下,他的“夔门烧鸡公”(当时还叫“夔门火锅店”)开张了。从物色门面到开张,他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刚开始由于不是本地人,开业办证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也是镇民政办的同志帮的忙。”唐基勇说。不出他所料,开业那天,慕名而来的食客就挤满了店堂,生意一路飘红。特别是过年那几天,店外的车子都排起了长龙。
与一般饭店不同的是,“夔门烧鸡公”是一年365天24小时营业。尤其是春节这几天,别的店都关门休息了,这家店却忙得比平时还热乎。 “重庆人真勤快,好象有使不完的劲!”很多食客这么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做生意不吃苦怎么行呢?”唐基勇认真地说。正是秉承着这股决心和勇气,他的客人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回头客更是源源不断。
创业路上从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2008年,唐基勇的小店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生意一落千丈。“一天都开不了几锅,房租交不起,员工工资发不出。”回想起当时的窘境,唐基勇还历历在目。周边很多饭店生意不佳都关门了,要不要坚持呢?“当然要坚持!”唐基勇下定了决心。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转变经营思路,在变中求发展!
趁着生意清淡、相对空闲的时刻,唐基勇来到了无锡,辗转去了三四十家饭店学习最新的烹调技术。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和行业论证,他决定把主营方向由火锅变为更有市场需求的干锅,还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对店面进行了重新的装修,把煤气换为电瓷炉,将木制桌子换成了大理石桌子。“既然要发展,就一定要舍得投资。”唐基勇颇有市场远见。
正是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唐基勇熬过了那段生意的低谷,迎来了事业上的第二个春天。干锅推出市场后,以其不上火、易吸收的特点受到了食客的青睐。
如今,“夔门烧鸡公”在当地饮食业已经是一个口碑颇佳的金字招牌。唐基勇身上那种永不言弃的精神让他融入了原本陌生的城市,赢得了精彩的人生。谈及未来,他踌躇满志:“我打算进一步扩大门面,还想在别的城市多开几家分店。”他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更多老乡能放开胆子和他一起干,他愿意和他们合股,把技术教给他们。“大家一起闯事业才更有意义。”他这样说。
不仅满足于自己事业的成功,还要将自己的成功与别人共同分享。在唐基勇身上,记者看到了三峡移民的胸襟和气魄。
来源:
秀洲新闻网
作者:
俞佳
编辑:
俞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