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进行时》: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让科学光芒在南湖畔更耀眼
2010年5月10日 08:25
1997年初,北大未名湖畔。从中科院退休不久的钟琪和两个老朋友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如何组建一个科普演讲团,用老科学家直接面对听众的方式去传播科学之光。
“科学知识就好比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一只蚂蚁在上面爬来爬去,无从下口,这时有一只大手在苹果上轻轻掀开一点皮,蚂蚁尝到了甜头,就大口大口吃起来。蚂蚁好比是学生,科普就是专家的大手掀开一点皮,引导蚂蚁去品尝甜美的知识琼浆。”谈到组建科普演讲团的初衷,钟琪这样比喻。
筚路蓝缕 艰苦创团
找谁来讲?找谁来听?决定组建科普演讲团后,这两个最实际最现实的问题摆在了钟琪的面前。在不少老领导、老朋友的帮助下,钟琪心目中的科普演讲团开始成形。
钟琪提出了科普演讲出精品的目标。精于专业、善于表达、人品高尚,这是组团的选人理念。“由专家自行选几个题目—我们挑选其中一个—专家交演讲提纲—团里对提纲提出意见—专家修改提纲—准备两个月—试讲。不管是院士还是多么有造诣的专家,都要通过这个程序入团。”钟琪说。于是,经过这个流程的层层选拔,目前有30多位各领域优秀的老科学家聚集在钟琪的身边。
考虑到中学阶段是人的世界观的重要形成期,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便把演讲的受众锁定在中学生群体。从2000年起,科普演讲团走出京畿,足迹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其中到过的县域(市)有400多个。据统计,截至2009年12月,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共演讲5085场次,面对面听讲的受众就达到了185.5万人次。
有心栽花花更发。多年来,听众的大量反馈意见让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的成员们动容不已。“繁华中学做的最大好事是把你们请到繁华来。”“西部经济虽然落后,但我们的求知欲并不落后,欢迎你们再来。”“我至今听过两场好的科普报告,一次是在上中学时听的,第二次就是你们团的李竞老师讲的。”……这样的赞美,十多年里不断地向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汹涌而来。
梅开三度 结缘嘉兴
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所做的科普努力,让嘉兴市科协慕名已久。
2007年,嘉兴市科协便开始联系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2008年,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踏上嘉兴的土地为嘉兴的中学生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演讲。
“连续三年来嘉兴,我明显感到了嘉兴的学生和市民越来越强的求知欲望。”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团长孙万儒对记者说。
孙万儒,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酶学、酶工程、基因工程和生化工程研究。每一次在嘉兴演讲完,孙万儒都会在演讲用的PPT上写上自己的电子邮箱地址,方便学生们平日里遇见难题或者有新想法的时候与自己沟通。在孙万儒看来,走出实验室和中小学生做面对面交流,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经历。“他们的奇思妙想,很多也值得我们参考。” 孙万儒说。
演讲会结束后,都有迫不及待的学生向孙团长提问:“为什么大自然里的好多植物都是圆的?”“像细胞这样细小的东西你们是怎么研究的呢?”面对学生们这样琐碎有趣的问题,孙万儒总是耐心地一一作出解答。
在嘉兴,来聆听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演讲的不仅仅是在校的中小学生们,还有他们的老师。5月6日,全市有200多位来自各中小学的老师在科技馆听孙团长和周又红老师作的关于对中小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演讲。
南湖区一所中学负责辅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老师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平时常指导学生做些小科研,但是自己对一些理念性的问题还是把握不好。孙团长这一次对我们讲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思维,进行创新研究,很值得我去思考。而周老师的演讲侧重于实际操作方面,对我们在指导学生的方法技巧上有很大的帮助。”
嘉兴市科协副主席章芸告诉记者:“现在嘉兴越来越多的学校、单位希望来听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的演讲,可见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的影响力是越来越大。老科学家们连续三年来到嘉兴,市科协将来还要继续把老科学家们请到嘉兴来。”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编辑:
张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