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10米 温州百年老宅大挪移
2010年5月7日 08:20
一天10米 每步都是高科技
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百岁叶宅孤零零立在广化路中央,老院落青砖砌筑的空斗墙已松动,青瓦屋面破损,山花墙倾斜,木椽端部朽损。
工人们正在搭建施工棚,并着手对建筑内部进行加固。施工现场负责人李亮亮透露,施工人员需掘地三尺,割断原有地基联系,给建筑物装上可滑行的托盘以及轨道,借助移动装置沿着轨道将老宅牵引到新址。施工需经历准备、结构加固、顶升、平移、旋转,转轨平移、新址就位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根据平移方案,叶宅要向北走105米,再转身159度,最后向东走25米落户定位。这段路,步行不用1分钟就能完成,但百岁叶宅却可能要“走”半年之久。
施工单位将怎样挪动1300吨的百年老宅?上海天演建筑物移位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蓝戊己透露,“浙江古建第一移”需要攻克三道难关。
第一关:整体加固。蓝戊己说,叶宅像个“积木屋”,主体结构为中国古建典型木构架承重,周边维护墙为空斗墙砌体,中间又是大空间庭院,整体侧向刚度差且不均匀。
平移前,给叶宅加固是首要步骤。在叶宅内部,将有数百根钢管从东西、南北方向伸展开,交错纵横,对内墙进行“五花大绑”。在叶宅外部,也有数十根钢管顶住墙体,这样屋子相对比较牢固。其次,要对墙体进行内撑,通过墙的顶端,填入一种高分子材料,增加墙壁的柔韧性,这样移动时不会造成脆裂。
第二关:升上托盘。建筑物平移的原理并不复杂。蓝戊己解释说,先要土方开挖“掘地三尺”,隔断建筑物与原有地基的联系,把结构荷载从原有基础换到托盘上,然后通过顶推、牵引等技术手段,使平移物体到达预定位置,就可让托盘与新基础连接成为永久建筑。
原理不复杂,但如何让老态龙钟的叶宅“踩稳”托盘却难。蓝戊己说,解决的办法就像是“把脚固定在雪橇上”,用钢板套箍、四周焊接角钢,固定在托换底盘上。套箍不仅把木柱子包起来,还能用钢筋与托盘的支墩焊接在一起,借助托盘下115个类似滑轮作用的滑脚,整个建筑就可以在轨道上“滑行”。
第三关:旋转就位。叶宅新址“海拔”比旧址高0.7米,纵向平移105米,再顺时针旋转159度,后横向平移25米,从面河转为向路,难度极大。蓝戊己说,整个平移过程由电脑控制的千斤顶完成,通过“PLC”(可编辑程序逻辑控制器)控制的液压同步平移顶升系统,使用液压千斤顶将大楼平移,并迈着“小碎步”轻巧转弯。
“平移建筑最怕就是发生偏转,不走直线,但我们采用的是计算器控制,通过装在大楼上的感应器,使得误差不超过一毫米。”蓝戊己介绍,平移时,将由10台千斤顶推动大楼,且完全由电脑控制,控制精度到1毫米,一旦发生偏转,感应器立即能反应过来,自动纠偏,让百岁叶宅安然走过搬家路。
“移动速度大约每分钟20毫米,人站在里面,不会感到任何震动。”蓝戊己说,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一天能移动10米左右。
移位百米 老宅安新家
在我国城市大规模改造建设的过程中,建筑物整体搬迁技术已大量应用,成功平移案例超过500项。但如叶宅这样高房龄、整体性差、平移线路复杂的项目却仍存在不少技术难 关。浙江大陆建筑特种工程公司和上海天演建筑物移位工程有限公司联手接下该项目,据施工方现场负责人李亮亮称,合作主要考虑到叶宅平移“难度较大”。
据了解,叶宅占地面积约457平方米,建筑面积737平方米,艺术墙313平方米,2005年8月被认定为温州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温州市启动广化路建设工程,叶宅恰好位于广化路规划红线范围内。为配合广化路道路工程建设,叶宅不得不让位。
“叶宅平移项目启动前,我们准备采用‘落架式’来保护文物,即把建筑物的每根木头和每块砖头编号,拆除后,到新址上搭建回去,但这个方案被省文物局否决了。”温州市城市道路桥梁建设处总工赵璋介绍,当时省文物局的意见是要么就地保护,要么整体平移修缮,其他方案一律不予批准。
当时,广化路道路规划红线调整已无可能,平移修缮方案更易操作。温州市城市道路桥梁建设处随即与温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商量敲定,采取第二种方案——整体平移修缮,保护文物的整体性和完整性。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2008年8月,省文物局批复通过了对叶宅平移修缮项目的施工方案和图纸。
根据施工方案,温州建设部门给叶宅找的新落脚点是旧址附近,靠近广化路旁的一片绿地,左边临河,右边是广化路,两旁是绿地,这样就能给叶宅留出一些空间,不至于让叶宅跟周围的高楼大厦不协调。为与绿地景观更协调,要给叶宅来个转身,让它的大门面向新建的广化路。
赵璋介绍说:“叶宅平移修缮工程总投资837万元,其中,平移项目工程费用约475万元,总工期约半年。叶宅平移项目,还是省内首个建筑位移工程呢。”
百岁叶宅 不随烟消散
昨日,记者走进叶宅施工现场,细观这座经历百年沧桑的文物楼。远观叶宅,坐西朝东,系砖木混合结构宅院。建筑风格中西合璧颇具特色,砖砌门台、观音兜屋面及柱式窗套等作法颇具西式韵味,而平面布局、梁架等做法又是典型的传统温州特色,系典型的中西风格交融的民宅。
在叶宅门口,温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碑牌十分显眼。在文保员蔡丽生的指引下,记者走进宅内看到,整个宅院是由正房、左右两厢及连接两厢三面围墙构成的封闭式院落。两厢前为一大天井,左右各设一小天井,天井内几盆绿色植物青翠欲滴,十分养眼。7间两层的大“洋房”十分气派,佐证着宅主的大户人家风范。
走进空荡的二楼,住户搬迁后丢弃的沙发、马桶散落四处。由于房子年久失修,整个叶宅显得老态龙钟,木质内墙开裂情况较为普遍;墙体由于长期受潮,局部有霉变现象,报纸糊的墙面剥落严重。不过,雕花的凭栏和灰旧的瓦檐倒是十分有“古董”韵味。
文保员蔡丽生从小听着叶宅的故事长大。他听母亲说,建宅子的主人叶元龙原是民国初年的航运商人,房子建了四分之三时,主人家好几艘船遭了风,翻船赔钱破了产,只能把房子卖给潘姓的几户人家。“房子原来建得讲究,可是没有建完,主人家其实也没有住上。”
蔡丽生告诉记者,最兴旺时叶宅住了20多户人家。2008年前后,因拆迁,这些住户陆续搬出,现在只剩他和另外一名文保员留宅看护。“虽然内部有点破旧,但住了几十年,毕竟有感情。这种老式民宅在温州已经不多了,留下来的都是宝贝。平移修缮这种保护方式还不错,以后还可以常去看看。”蔡丽生说。
作为“浙江古建第一移”,5月6日,温州叶宅平移修缮项目进场作业。
这座位于温州市鹿城区浦桥河畔,西门莲花埭3号的单进合院式建筑,系清末航运商人叶元龙所建,是温州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百年来,叶宅见证了温州的历史演进。最近,由于温州市区广化路建设,这座位于规划红线内的百年文物楼,不得不让道“挪窝”。
据悉,这座总重1300吨的两层砖木院落将借助现代平移技术实施“乾坤大挪移”,先北移105米,再转身159度,东移25米后在新址落户就位。工程总耗资837万元,总工期将达半年之久。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黄忠
编辑:
张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