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禾城爱心涌流 紧急援助玉树灾区 昨天短短10小时汇集爱心款51.5万元

2010年4月16日 08:10

    在青海玉树7.1级地震发生后的第一天,禾城再次迅速反应,表现出令人动容的爱心与守望相助的责任感。昨天,市红十字会在本报发出救助青海地震募捐紧急呼吁后,捐赠热线就一直响个不停,企业、个人……各界爱心涌动汇聚,截至昨天下午5时,短短10小时内汇集爱心款51.5万元。

  企业捐出50万元只为“同胞爱”

  昨天募捐呼吁见报后,青海省玉树县的地震灾情就牵动了嘉兴人的心。各方的爱心在市红十字会的捐赠热线上涌动奔流。

  上午10时不到,台资企业浙江东明不锈钢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就捐出50万元爱心款。这是玉树地震后截至昨晚全省收到的最大额单笔捐款。“我们有着血浓于水的同胞爱、同胞情,这笔钱不多,但我们希望能为受难的青海同胞贡献一点力量,减轻他们的伤痛……”该公司副总经理蔡正雄说着“台湾味”普通话,却真挚感人。他说,台湾也是地震多发地区,还有台风、泥石流等天灾地变,一旦灾害发生,来自祖国大陆四面八方的紧急援助能抚慰受灾同胞的伤痛,帮助他们走出阴影、重建家园。这次,他们也希望率先捐款能“抛砖引玉”,号召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支援玉树受灾的同胞。据了解,该公司在汶川大地震后也捐献了爱心款50万元。

  瘫痪老人捐出省下的生活费

  昨天,市红十字会的捐赠热线非常繁忙,咨询捐款事项的市民、企业非常多。据了解,我市首笔捐款来自浙江富申电梯有限公司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员工,她捐出1万元。

  一名姓李的小伙子特地将2000元爱心款送到市红十字会,并希望其中1000元捐给玉树地震灾区,1000元捐给西南干旱灾区。昨天上午,市红十字会的网上银行也收到2000元爱心款。同时,市红十字会已将首批5万元爱心款汇到了青海红十字会的账号上,以表达嘉兴人民的深情厚谊。

  “还有位老人也特别令人感动。”市红十字会会长王国芬告诉记者,昨天下午,有位家住市区翰林府第的老人打来电话,说想捐200元钱,但自己行动不便无法去银行汇款,询问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捐款。据了解,老人名叫吴重英,今年60岁,7年前不幸因车祸导致一级伤残、下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平时每月收入为病退工资1700多元。“我遭遇车祸后昏迷了十几个小时,是医院把我抢救回来,各界人士给了我不少关爱……每次哪里同胞受灾,我都感同身受,希望能做点什么。”老人说,他虽然生活也不宽裕,但平时生活节省一点,还是能帮助别人。

  去年台湾发生水灾后,吴重英也捐出了200元爱心款,那次是他自己坐轮椅去银行汇款的。“这几天天冷,我身体非常难受,出门很不方便,多亏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热心地上门服务……”他抱歉地说。

  明天下午江南摩尔有赈灾义演

  明天下午2时30分,由市红十字会、市文明办和团市委联合主办的赈灾义演活动,将在江南摩尔演艺广场举行。“我们希望能办好这次极具意义的慈善活动,更真诚欢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活动,继续踊跃为灾区奉献爱心!”王国芬希望借本报发出呼吁:请伸出您援助的双手,向地震灾区奉献一份爱心。能力不分大小,捐款不分多少,哪怕您只是一次小小的善举,都是对灾区人民一次爱的奉献。让我们携手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市红十字会已开设银行转账、网银捐款、邮局汇款、直接捐赠4种方式接受社会爱心捐赠,捐赠热线为0573-83938805。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杨 洁    编辑: 张彬

 相关稿件
·一瓶水的爱心与哀愁 常议节水而时常发生浪费水的现象 节水意识
·6000次爱心转发——全国急寻“熊猫血”
·每人每月资助60元 秀洲一致结对帮困献爱心活动正在进行中
·我们在一起:秀洲实验小学爱心助灾区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